小孟花园网 > 园艺知识 > 种植技巧 >沙柳图片梭梭树图片(沙柳图片大全)

沙柳图片梭梭树图片(沙柳图片大全)

时间:

沙柳图片梭梭树图片(沙柳图片大全)(图1)

文|闲撰奇侠

沙柳图片梭梭树图片(沙柳图片大全)

编辑|闲撰奇侠

殷玉珍沙画

1985年,一位年迈的老父亲带着19岁的女儿,赶着一头驮着衣物和洗脸盆的毛驴从陕北出发了。

女孩模样俊俏,留着两条长长的大辫子,一路上都在哭泣。

她叫殷玉珍,在“父母之命”下骑着一头毛驴嫁进了荒无人烟的沙漠。

几次逃离未果的她,终日以泪洗面,没想到15年后,国家为她颁奖。

殷玉珍

家在陕西靖边县的殷玉珍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好姑娘,模样俊俏,手脚麻利,会干活。

虽然不认识字,但心灵手巧,哼着一曲动听的陕北小调,没有哪家小伙不想把她娶回家。

可在她19岁的时候,父亲却称为她寻好了一门亲事——嫁给住在毛乌素沙漠深处的白万祥。

毛乌素沙漠横亘在内蒙古和陕西的交界处,里面住的大多数是早年逃荒来的牧民。

白万祥和他的父亲就是在60年代大饥荒来到的毛乌素沙漠,在这里安家生活。

1984年,白万祥的父亲在沙漠发现了一个迷失方向的牧民,善良的他将牧民带回家热情招待。

网络图片

这个牧民就是殷玉珍的父亲。他和白老爹几杯酒下肚后,相见恨晚,便以兄弟相称。

在得知白老爹正因儿子的婚事发愁后,殷玉珍的父亲为报救命之恩,借着酒意把殷玉珍许配给了白万祥。

就这样,命运的红线绑住了两个年轻人。不过,这到底是命中注定还是孽缘呢?谁也说不清楚。

殷玉珍和丈夫

结婚之前,殷玉珍跟白万祥一面都没有见过,完全就是两个陌生人。

1985年,19岁的殷玉珍骑着一头毛驴从陕西靖边县嫁到了毛乌素沙漠,没有酒席也没有热闹的仪式。

就连结婚该穿的大红布衫,她都没有,身上的蓝色旧袄就是她的嫁衣。

当她看到自己的“婚房”,感到更加绝望:

网络图片

那是在沙漠中挖出来的地窖,连片瓦都没有,方圆二三十里没有人烟,黄沙漫天,不通水电……

而丈夫家里也是穷得要命,只有十多亩贫瘠的沙地,唯一值钱的就是那只瘸了腿的山羊。

刚来到毛乌素的殷玉珍,连续两天不吃不喝,她宁愿绝食而死,陌生的丈夫白万祥不善言辞,只能默默陪着她。

三天后,殷玉珍想要逃离这个地方,趁着没人在家,她带上干粮和水就走,可茫茫沙漠中,殷玉珍很快就迷失了方向。

她在漫天黄沙中吃完了干粮喝干了水,眼看就要饿死,还是白万祥出现把她带回了家。

回到家后白万祥并没有责怪殷玉珍,只是默默地给她做饭。

过了两天,殷玉珍还是想走,白万祥也不拦着,流着泪给她准备干粮。

网络图片

两人走了十多里路,看着沉默的丈夫,殷玉珍心软了,烈日下、黄沙中,他们抱头痛哭。

殷玉珍从心里认可了这个丈夫,决定和丈夫一起好好过日子。

他们的“家”是一个在沙丘里掘出的地窖,上面用枯树枝和杂草做了一个顶,需要猫着腰才能走进去。

里面空间狭小,连转个身都困难,还时不时有毒蛇、蜥蜴、蝎子出现,一旦刮起风沙,房门就会被掩埋。

从毛乌素到殷玉珍的娘家,需要在沙漠里走上20多里,一路上烈日灼灼,没有任何遮挡物。

既然改变不了命运,那就想办法改变生活环境吧!勤劳的殷玉珍想到了种树。

现实是残酷的,在荒凉无际的沙漠里,普通的野草都很难存活,何况是人工栽种的树木呢?

网络图片

殷玉珍从娘家带来的树苗刚栽下几天就被大风连根拔起,每刮起一场风沙,种下的树苗都要死伤大半。

可是殷玉珍没有气馁,而是坚定了种树的决心。

她和丈夫商量着再买一些树苗,继续种树,防风固沙,把房子和地用树圈起来。

木讷的丈夫一切都听妻子的,于是他们把家里唯一值钱的瘸腿山羊卖掉,换了600株树苗。

网络图片

1986年秋,殷玉珍和丈夫在新房周围种下600株小树苗,细心维护:浇水、施肥,丝毫不敢松懈。

她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照顾树苗,可是一场大风下来,树苗被吹倒大半,600棵小树,最终只成活了100棵。

殷玉珍依然没有被打倒,她反而看到了希望,决定跟树苗、跟大风杠上了,哪怕只有六分之一的希望,她也会坚持下来。

殷玉珍原话

从此,殷玉珍和丈夫走上了漫漫种树之路。

那时候的树苗并不便宜,殷玉珍用借来的300块钱买了几头猪仔、羊羔,等到养大之后卖了换钱,然后再买树苗。

她的丈夫白万祥出去四处打零工,东奔西走的,两人赚钱的劲头十足。

几年下来他们有了一点积蓄,就决定开始大量种树。在1989年的那一天,机会来了。

殷玉珍

白万祥的老板听说他们在种树,就告诉他政府下拨了5万株树苗,都堆在村委会大院里,没人去领。

因为大家都对这些种了也不一定能活,活了也不一定产生效益的树苗不感兴趣,没人愿意揽下这个吃力不讨好的活。

网络图片

殷玉珍得知这个消息后如获至宝,立刻向周围的熟人借了牛车,每天凌晨三点就从家里出发,天擦亮的时候赶到村委会。

夫妇两人把树苗放到牛车上就急忙往回赶,沙漠里经常起风,他们的牛车一次次地被大风掀翻,两人又一次次地爬起。

到了下午两人才能赶回家,顾不上喝水吃饭,抓紧时间种树苗,紧赶慢赶地忙到半夜,这样的日子一连过了半个月。

影视图片

为了照顾好这些树苗,殷玉珍和丈夫花了几个月时间,挖了一条4000来米的水渠。

可是一场风沙下来,一夜之间水渠被完全掩埋,几个月的辛苦化为了乌有,夫妻二人彻底傻眼。

殷玉珍吸取教训,明白种树不全靠蛮力,得讲究方法,活人不能叫风沙给逼死。她自己开始查找资料,并且请教专家。

殷玉珍雪地种树

为了确保树苗不再被风刮倒,殷玉珍先扎栅子把流沙固定住,然后在栅子旁边种上耐旱防沙的植物。

这一年他们栽种了5000多株旱柳。可是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沙,他们的成果又毁于一旦。

殷玉珍

风沙能吹倒树,却吹不倒殷玉珍。等到开春她又开始买树苗、挖坑、种树。

在那个时候,他们干活干累了,就直接把铺盖铺在沙坑里睡觉;饿了就吃随身带的干粮。

买树苗需要大量的钱,白万祥担起了出去打工的责任,无边沙漠里,只剩殷玉珍一个人在忙活。

殷玉珍

风沙侵蚀下,殷玉珍光滑的皮肤渐渐变得干裂粗糙,但她那种树的坚定信念始终没变。

种树的心愿已经融入到她的血肉和灵魂里,她要用自己的生命创造绿色的希望。

婚后的第三年,殷玉珍怀孕了。如果在其他家庭,孕妇应是全家人的重点看顾对象,可是白老爹早已去世,而白万祥白天还要出去打零工。

网络图片

殷玉珍放心不下她的树苗,就这样挺着肚子独自一人种树,日复一日地在风沙中挖坑、种树、浇水。

那时候买不起手表,殷玉珍靠太阳估算时间:太阳升起的时候,她就出门去种树,等伸手不见五指时她才回家休息。

有时如果天气好,月亮比较亮,或者是繁星满天,她还要趁机加个夜班。

那时的殷玉珍顾不得身体和肚子里的孩子,她只有一个信念:不能叫沙子欺负死。

沙漠环境险恶

由于疲劳和营养不良,孩子不到八个月就早产,差点一尸两命,这吓坏了白万祥,他劝妻子回娘家休养。

可殷玉珍死活不愿意,她放不下那些精心培育的树苗。曾经她宁死都要逃出沙漠,现在却说什么都不愿离开。

网络图片

不久殷玉珍又怀上了第二个孩子,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丈夫劝她回娘家养胎。

可是当时正是种树最好的时期,殷玉珍哪肯错过。这一留,造成了永远的悲剧:

那天殷玉珍正背着树苗干活,忽然沙漠刮起了狂风,殷玉珍被风从山梁上吹了下来。

影视图片

她行动不便,跟着树苗一起滚到了山下,衣服被树枝划破,肚子也遭受到了撞击,又早产了。

殷玉珍忍痛给自己接生,可是孩子生出来后就身体冰凉、没有呼吸。

她强撑着身子仔细一看,婴儿从前胸到肚子,都被划破了,绝望的殷玉珍哇哇大哭。

漫漫黄沙中,她抱着自己刚出生就夭折的孩子,无力地呐喊着。拽断脐带,殷玉珍带着孩子爬回了家。

网络图片

经历丧子之痛的殷玉珍没有萎靡不振,更没有放弃自己的“绿色梦想”,这个看似柔弱的女人有着惊人的意志力。

可苦难之手不愿就此放过夫妻俩,过度的劳累和风沙的侵袭使白万祥患上了肺炎和气管炎。

为了省钱种树,白万祥不敢去医院,发病了就硬抗。

网络图片

年关将近,白万祥再次犯病,殷玉珍跑了十几里路,借了50块钱给丈夫买药治病。

那一年,夫妻俩永生难忘。

人在绝境中会激发出无穷的潜力,殷玉珍种下的树苗,成活率越来越高,从开始的每年种活上百棵,到上千棵,后来发展到几万棵。

殷玉珍

殷玉珍种树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她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国林”,是为国造林的意思。

她还教育自己的儿子,“如果有一天我和你爸爸种树累死了,你一定要接我的班,继续种树!”

有道是“苦心人天不负”,殷玉珍的心血和汗水最终没有白费,她家周围的沙漠,一天一天地变绿。

据农业部门统计,从1985年到1999年这15年间,殷玉珍和她的丈夫白万祥防风控沙的面积达4万多亩。

殷玉珍

在国家没有任何支持的情况下,夫妻俩靠自己的微薄的收入植树造林,在人烟罕至的沙漠建起一个“人造绿洲”。

2000年以后,国家林业政策调整,殷玉珍一家又在国家和社会团体的帮助下,治沙造林两万多亩。

遍布在毛乌素周边的7万多亩林地,凝聚了殷玉珍一家人二十多年的心血。

毛乌素如今绿意盎然

日复一日的挖坑栽树,殷玉珍的双手布满老茧,白万祥也得了腰间盘突出,一身的伤病。

因为需要起早贪黑地去种树,孩子们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被殷玉珍放在篮子里,带到植树现场。

在孩子们童年的记忆里,没有玩具,没有零食,只有满世界的黄沙和树。

幸好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随着不停地植树造林,毛乌素的环境越来越好。

殷玉珍和丈夫

殷玉珍一家开垦了十几亩荒地,种上蔬菜和庄稼,还试着种起了桃树和玫瑰,又养了一群牛羊,现在已经繁殖到了300多只。

数不尽的杨树、沙柳、羊柴、紫穗槐把他们的小院围成一圈,硕大的南瓜和玉米挂满了窗前屋后。

除此之外,他们开垦了80亩的葡萄园,他们的房子也由当初的破坑窖、土坯房,变成了二层小楼,现代电器一切齐全。

殷玉珍和桃树

通往毛乌素的大路两旁,是两排高大笔直的杨树,这种场景是殷玉珍当年做梦都不敢想的。

这个柔弱的女人,终于靠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绿色奇迹”。

殷玉珍的事迹在当地政府和各大媒体的报道下,传到社会各界,她的荣誉也接踵而来:

2005年,在全球“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中,殷玉珍是唯一一个因保护生态而被提名的女性。

殷玉珍在北京奥运会担任火炬手

毛乌素沙漠在两千年前,曾是匈奴王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那时草滩广大,河水清澈,牛羊遍地。

后来由于历史的变迁,人为的破坏,以及战乱和过度开发,在唐朝时已经开始土地沙化,到明清时期,已成为了茫茫大漠。

如今,经过了60多年的治理,毛乌素沙漠已经实现了“绿进沙退”。

绿地覆盖面积已经达到了93%以上,并且以年1.62%的荒漠化逆转速率,持续变好。

殷玉珍接受采访

曾经流着眼泪嫁进毛乌素的女孩,现在成了女企业家,有专门的育苗基地。

新闻记者们从各地赶来采访这个了不起的女性,甚至还有外国电视台将她的事迹做成专题片播出。

这些数不尽的奖章,都陈列在殷玉珍建立的“玉珍沙漠生态园”里。

殷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