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种子图片(地瓜种子有毒吗)
推荐文章
从我记事起地瓜就是我们的主食。
地瓜种子图片(地瓜种子有毒吗)
在我们这里地瓜叫做竽头,春暖花开的季节,生产队组织一帮劳力去外地推河沙,家里选个背风的土台子,挖几个大方池子,池子下方挖几条烟火沟用土坯掤上,后方烟火沟连起来盘成烟囱。池子前下方垒一火池,点火后整个池子都发热就像东北的火坑。那时没有塑料布,只能加热催芽。一到养芽子时妇女都带上小孩,从地窨里拔出一筐筐鲜嫩的地瓜,小孩一拥而上抢一个先啃上,队干部也不好说什么都是饿的。把地瓜提到池子里把有伤的和长斑的捡出来,底下铺平沙子,把地瓜种子均匀摆满池子,上面盖满沙子,再洒上一遍温水。用直木棍和长竹杆搭在池子上,上面盖严草栅子,开始点火。
烧火是个技术活,火小了温度低出芽慢,火大了温度高会烫死地瓜不出芽。一般找年龄大负责细心的人干,白天好说拿破温度计测几遍,晚上太冷了,得爬上爬下好多次,还得防备有人偷挖。火池边的柴草里放着白天藏得地瓜,不时丢进火灰里几个,半小时后拿出来黑乎乎的皮焦肉香,好吃。
池子要定期洒水通风,一般选在无风晴天的中午,完事赶快封上,还要随时观察出芽情况报给队上。
地里开始组织趟沟,在去年耕靶平的山坡地里洒点粪土,用两头牲口拉张犁按地形直直的翻过去,到头再翻回来,一条地垅就成了,后边跟着妇女、老头轻劳力用铁锨拍打着三面,找平拍实保墒。没经验的新手趟得不是宽就是窄,赶上土层浅还好掰犁尖。
为了保险,队里找块好地种些倭瓜。就是地瓜养芽剩下的母指大小的根根蛋蛋,按三十公分的间距埋在地瓜垅里,时间长了也会长出一堆堆嫩芽,这些芽子也可以当地瓜苗用。老农常说:倭瓜下蛋不是八仟就是一万,小地瓜种子也会长大成拳头大小,上面长出地面露着青头,下面根系结着一堆堆地瓜,大部是圆形的,产量很高。
最累人的就是载地瓜。队里组织壮劳力从河沟里往山上挑水,妇女年龄大的老头和小孩负责载种,用镢先刨窝,后面用舀子浇水,然后散芽子,等水渗透了,一手拿芽、一手按下芽根,两手一兜土再住下一摁,接着下一颗。
挑水的队伍每人都有一个垫肩,虽然压得肩膀通红,左右换肩时不会磨破衣服,更伤不到肉,为了鼓励积极性,队上送饭,也就炒点青莱豆腐,做两桶玉米粥,干粮还是个人送,大家很满足。
等地瓜载完了就是除草,再后来就翻秧,等秧盖满地时就不管了。雨水多了土层薄的地瓜长得好,天旱了好地长的旺,不会绝收,总有产量。
最喜人的还是刨地瓜,那时学校有一个月的秋假,年龄大的都要去队上干活。几个人一排先砍地瓜秧根部,然后向前滚拽,等差不多了一起向地堰上连拖带拽,一块整完了再整下一块。
劳力每人一沟把地瓜刨出来,后面的老人妇女小孩把地瓜捡起来放进筐子里,堆成大堆。下半晌开始分地瓜。
会计根据工分和人口早就算好了,每户一个小纸条放进左兜里,拿出一看再放进右口袋里,根据名字算出数量,开始过秤,众人齐动手把地瓜装进特大篮子里,二人用大杠抬起秤提芯,队长过秤,完了下一份,地瓜堆上压上纸条编号,谁也不知道这份是谁的。等分完了,天也黑了,开始按名字念号,各家根据序号找到自己那份,开始运出地,或在荒坡上,或麦田里,用擦子切成片撒开白花花一片,满坡里都是唰唰的切片声和喊叫声,大约九点或十点都收拾完回家了,山坡里也静下来,只能听到蝈蝈的叫声。
大约十天左右就刨完了,瓜干也陆续捡回家储存起来,天气渐渐凉了,队在开始刨麦茬地瓜,这是来年的种子,大家小心刨细心装运,不能有伤,不能碰皮,否则会烂掉,黑天前还要放进地窨里。
地瓜干不算粮食,可困难时期是充饥的主食。劳力多的粮食分得多,地瓜干就喂猪换钱。劳力少小孩多的自然粮食少,地瓜和地瓜干成了主食。
冬天活少,玉米粥砍进一些地瓜煮熟了就着自淹的罗卜咸莱就是小康饭,地瓜面摊成煎饼就是美食,地瓜面活成面放点盐再加点菜叶团成小球煮在清水锅里,这也是饭,地瓜面活好后用特制的擦子擦成一堆堆细条蒸熟,拿一垞放进碗里,再浇上菜汤也是美食,地瓜面熬成稠粥舀进盆里,凉透后像豆腐,切成块浇上蒜泥就是凉粉,总之变换花样充饥。有时直接煮一锅地瓜或地瓜干吃,也不至换饿。
每每想起这些胃里就发酸,现在吃地瓜粥都放上一把花生豆中和胃酸。有小孩还羡慕说:你们那时多好,天天吃地瓜。
现在地瓜成了经济作物,人们把它卖给粉房做成淀粉,瓜干卖给洒厂蒸酒,或储存起来卖给烤地瓜的,它早己撤出了人们的餐桌,变成了回忆。
我再也不想吃地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