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花园网 > 园艺知识 > 种植技巧 >马利筋(马利筋价格)

马利筋(马利筋价格)

时间:

马利筋(马利筋价格)(图1)

珍稀动物,是在自然界较为稀有和珍贵的动物。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猎捕、栖息地减少等原因,这些珍稀动物一度濒临灭绝。那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呢?或许认识它们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比如出没在南方科技大学的动植物。由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南科大自然笔记》,就收录了南科大校园独具特色的动植物生灵,并附有大量图片、手绘和自然观察点分布以及鸟类鸣声二维码,集中体现了自然生态之美。

马利筋(马利筋价格)

大自然是人心灵的归属,与生俱来的荒野基因呼唤着我们回归自然。如何让脱离自然已久的城市人重归自然?如何把自然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自然笔记是用书写和绘画的方式,给大自然书写日记。“自然笔记”顾名思义是对自然的描述和记录,通过近距离地观察、描绘、记录各种动植物,抒发情感,用心播撒保护生态的绿色种子。

“植物是校园里体量最大的生命体,它遍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把校园里所有动物和植物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天平会毫无疑问地倾斜到植物一端——即使加上我们南科大的师生。植物是所有生命基础能量的提供者,是食物链中基础食物的生产者。依靠光合作用,植物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所需的能量,这些能量不仅可以提供植物自身所需,还养育着其他许多生命——地球上的生物大多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生,包括我们人类。和所有的生命一样,每一种植物都是经过漫长的演化才来到我们身边。从35亿年前的单细胞藻类开始,各种植物都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下拓展生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无法应对环境变化的植物已被大自然淘汰,永远消失了,留存下来并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植物,是生命的机缘。”在《南科大自然笔记》的开篇部分,作者通过分享南科大植物,引发读者对生活中植物的思考。

▲图为在马利筋的花朵中觅食的杂食性昆虫蜾蠃。

《南科大自然笔记》一书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包括《校园的春天》《如果你看见了校园的每一种鸟》《动听告白里的含义》《短暂的绚丽》《鸟儿的食谱》《植物讲授的数学课》《变色的不一定都是龙》《强悍的外来者》《昆虫的成年礼》《蝉的禅意》《蜕于浊秽,不获滋垢》《避免被吃掉的本领》等66篇文章,全方位介绍南方科技大学校园的花鸟、两爬、昆虫、植物和校园独特生境。文末附有校园周边自然步道、南科大常见植物辨识图鉴(分花色篇和果·叶篇)、南科大常见蝴蝶辨识图鉴、南科大常见鸟类辨识图鉴、南科大其他常见昆虫辨识图鉴、南科大常见蜻蜓辨识图鉴等。同时,全书还配有大量高清图片和手绘图片,以及校园自然观察点分布图。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主编南兆旭为南科大讲座嘉宾,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深圳山野行走,足迹遍及深圳山岭、海岸、岛屿、老村、湖泊和溪流,同时进行生态观察和纪录,著有《老照片——20世纪中国图志》《深圳记忆》《深圳自然笔记》等作品,期望与大家发现和分享深圳的自然生态之美,一同爱惜呵护我们的家园。当然,他也流连于南科大的九山一水,撰写这部《南科大自然笔记》,更是诠释了一位普通市民对这所大学的关心和热爱。

▲黑领椋鸟正在享受笔管榕的“馈赠”。

春季,是深圳的过渡季节,平均每年只有大约76天。有趣的是,因为深圳的冬日不像北方那样寒冷萧瑟,所以春天也没有万物复苏的景象。因此,深圳的春天,许多树木生长新叶,替换旧叶,春季反而是校园里落叶最多的季节。至于开花植物,在南科大的校园里,已记录到超过300种,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开放。花,对人类来说吗,是美丽的代名词,也是各种情感内涵的表达,但对植物自身而言,它只为完成一个简单而直接的目标:传宗接代。“一花一世界,其实,一朵花更像一家精心运营的公司:设计部、广告部、营业部集于一身。为了吸引传粉者,每一种花都设计出了自己的风格,用自己独有的色彩、气味、造型吸引特定的“顾客”;蓝海战术,精准服务,每一种花都和传粉者达成了互利互惠的交易,高效的运营。”比如《木棉的心机》一文,“花是树木的繁殖器官,雄蕊将花粉传授给雌蕊后才能结出延续种群的果实。只是木棉的雌雄花蕊并不会直接接触,要依靠各种‘媒婆’。工于心计的木棉设计了一套抓大放小的戏法:盛开的木棉花,每天能分泌巨量的花蜜,藏在花朵的底部,对鸟儿和松鼠来说,一朵朵木棉花,就是一杯杯既能解渴,又能充饥的上等美食。食客们一次次地探身,就是在为木棉有效地传粉。”

▲捕食猎物的池鹭。

在南科大的校园里,动物也是极为常见。书中写到:“春日,随着温度升高,降雨增多,昆虫也渐渐丰富活跃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昆虫是整个校园数量最多的动物,也是最庞大的动物族群。所有的哺乳类、鸟类、两爬类、鱼类加起来,都没有昆虫的种类多。在地球上,已被发现并被命名的昆虫超过100万种;在深圳,昆虫的种类超过5000种。校园里记录到的昆虫,超过300种——小巧多变的身体结构、水陆空全适应的生存能、极好的胃口、强大的繁殖力、多样的生命形态造就了民虫强大的适应力,成了深圳数量最多的动物家族。留心身边的昆虫,细细观察它们千奇百怪的形态、匪所思的身体结构、让人惊艳惊恐的色彩;留心观察它们从枚卵蜕变为成虫的历程、它们猎食的技能、它们吸引和俘配偶的手法、它们保护和养育儿女的方式,你恐怕会相信它们其实是隐居在校园里的‘外星人’。”或许因为作者讲述方式的独特性,使得阅读《南科大自然笔记》一书能带给人一种观看科普纪录片般的奇妙感受。

▲在九里香花中采蜜的中华蜜蜂。

通过视、听、嗅、味、触觉等各种感官收集到的信息能够反应事物的部分属性,而这个事物的整体属性认识,就必须依靠知觉来将感觉器官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南科大自然笔记》中就有太多的类似记载。在《听一听,鸟儿在说什么》中,“鸟类的鸣声是相互沟通信息的‘语言’,当鸟儿们集群、取食、宣示领域、求偶、育雏、报警时,会发出不同的鸣叫。鸟儿发出的声音,大致分为两种:鸣唱和鸣叫。鸣唱又叫鸣啭,通常是鸟儿们在性激素驱动下发出的鸣叫,吸引异性前来配对;鸣唱的声音响亮、富于变化常常是多音节连续的旋律。鸟儿的鸣唱,就像人的情歌,与人不同的是,鸟儿的情歌大多是雄性唱给雌性,雌鸟几乎不出声,而且,鸟儿的情歌大多是在繁殖季节的发情期才唱出来--婉转多变的叫声里传递着求婚的信息:自己的种类、性别、所占据的地盘、所在的方位,还包括自己的体能与技巧。相比较,鸟儿的鸣叫就单调一些,大多是日常沟通、联络和通报危险,传递的信息是呼唤、警戒、惊叫、恫吓,声音短促,语调平和,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还有《更高,更远,更绚丽》,“在所有动物里,鸟的视觉特别锐利,特别灵敏。我们人的眼睛长在头部前面,水平视野的最大范围在240度左右。鸟的眼睛长在头的两侧,拥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在空中急速飞行的鸟,要搜寻食物,要防范天敌,还要定向安全着陆,眼睛在构造上能把晶状体迅速拉成扁平状或挤成圆形——像同时安装着长焦和微距镜头,既有望远镜又有显微镜,能迅速调节焦距。远至百米之外的翠青蛇,近到小小的昆虫,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小巧的暗绿绣眼鸟。

“在现代社会中,唯一能够与灯红酒绿、人心浮躁的现代都市相抗衡的,是沉默无言、由来已久、蕴意深长的自然界。而在现代文明中,人们渴望的也是在匆忙中保持心中的那份宁静。”美国自然文学研究者程虹此语可谓传递出人们对大自然深切的认知和领悟,而希望在大自然中将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向着天地万物更深层次地打开,也恰恰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自然笔记的一个重要缘由。而通过自然笔记,让更多地人关心周围的环境,关心地球的生态和生命的意义,提高人文素养。这,或许就是自然笔记最终极的意义。(读者报全媒体记者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