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性温还是性寒味(黄芪性温还是性寒味苦)
推荐文章
在中医理论中,气为津之主,对津液有固摄作用,能防止津液无故丢失。汗液也是人体津液的一种,汗液平常被气“封存”在人的体表之下,如果封存的力量不强,汗液就不能很好地被固摄住,自然像开闸的洪水四溢而出。
黄芪性温还是性寒味(黄芪性温还是性寒味苦)
在李俊涛的诊室里,一名患者谈话十几分钟一直汗如雨下。而同处一室的李俊涛比患者多穿一套白大褂,脸上没有出现一滴汗珠。
“这名患者体胖、皮肤比较白,容易倦怠。这是因为身体气虚,肌表腠理不固,而致汗液肆意外泄,治疗根本在补气。”李俊涛告诉记者,若论补气,黄芪是最先推荐的中药。
黄芪能补气止汗,多部医学著作对其作用都有过描述。《本草纲目》中讲:“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必用黄芪温分肉、益皮毛、实腠理,不令汗出,以益元气而补三焦。”《本草汇言》中也提到:“故阳虚之人,自汗频来,乃表虚而腠理不密也,黄芪可以实卫而敛汗。”
李俊涛为该患者开了一个补气的小验方:黄芪20克,大枣5枚,浮小麦30克,每日煎一大碗,就像喝茶一样,渴了就喝。方中除了黄芪外,浮小麦味甘、性凉,也具有除虚热、止虚汗的功效。大枣味甘、性温,补虚益气、养血安神。
“这三味药价格都不贵,黄芪一斤40多块钱,但效果堪比人参,这名患者服药一个星期,总共花费30块钱就把问题解决了。”李俊涛介绍,黄芪除了补气效果好外,还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
现在男性应酬多了,运动少了,身体逐渐发福,体力下降。不少人虽然看起来五大三粗,但爬几层楼就气喘吁吁,这就是气虚的表现。气主动,人不运动就不能顺应气的本性,气就不能固养。所以,除了用黄芪补气,关键还要多运动。
此外,黄芪性微温,补气的同时易上火,所以阴虚火旺、口腔溃疡或大便干燥者,不宜使用。普通人在服用黄芪前也应该先请医生诊断是何体质,是否适宜用黄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