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盛产地在哪(杨梅盛产地淳安还是仙居)
推荐文章
这两天的微博到处都是杨梅攀比的场景
民间有种说法是论在江浙沪混的好不好
就看这几天有没有给你寄杨梅了
杨梅盛产地在哪(杨梅盛产地淳安还是仙居)
说起这就想到去年某音上的杨梅魔鬼吃法评测
什么蘸生抽、蘸盐巴、蘸干碟统统都有
但离谱的是今年还听说有杨梅拌蒜的吃法!
要牧小童说,枝头的杨梅才最诱人!
从早到晚能吃个畅快
摘杨梅也别只想着去仙居了
和仙居东魁杨梅齐名的余姚荸荠种杨梅也很香~
“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
你看,就连食神东坡君也对余姚杨梅赞不绝口!
眼下正是荸荠种杨梅成熟的季节
一颗颗小巧饱满的“黑炭”在朝你招收
那股子浓甜浓甜的滋味……滋溜~
荸荠种杨梅的原产地就在余姚三七镇
三七镇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杨梅盛产地
更是古文化遗址的聚集地,很适合游玩
快跟着牧小童一块开启采摘一日游吧~
“三七镇石步村
摘一颗最古老的杨梅”
余姚最好的杨梅在三七,这里地处姚江流域低山缓坡地带,温暖湿润,山地土壤深厚,酸碱度适宜,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赋予了杨梅最舒适的生长环境。
而三七最好的杨梅就在石步村的枝头。一大清早最适合去石步村的后山上摘杨梅,吸一清晨甜甜的空气,再尝一颗正宗的荸荠杨梅,美妙的一天就此开始~
@余姚发布
这里的杨梅来头可不小,在汉朝可是当过皇家贡品的!杨梅原种最早能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栽培历史也至今也已经有2000多年了,千年的种植经验让这儿的果农个个都是杨梅专家~
村里的水库旁,有一片古杨梅林,里头的杨梅树大多都很“高龄”,百岁以上的比比皆是,整一个杨梅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最余姚
现在恰好是漫山遍野的杨梅成熟的时候,一片都是黑红黑红的,荸荠杨梅的外号叫“黑炭”,忍不住感叹,这才是真·霸气杨梅吧!
咬一口,紫红色的汁水从细腻柔软的肉柱里爆出,甜到心尖一颤,没有明显的颗粒感,瞬间浑身充满了幸福的多巴胺!为了让幸福持久一些,吮吸下手指上的汁液,继续吃下一颗……
“河姆渡遗址
体验原始人的幸福生活”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博物馆主体沿用了河姆渡7000年前的“干栏式”建筑设计。土红色陶瓦、米黄色的墙面,把古朴展现得淋漓尽致。
走进博物馆,来到展厅,仿佛瞬间穿越到远古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
先民遗留下来的古文物琳琅满目,在眼前铺展开来:有陶器、骨器、石器以及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十分震撼人心。
@青莲山居
走出博物馆,再沿着一条弯延曲折的斑驳青石板小径向前走,经过一条环形的木构栈道,就来到了河姆渡遗址现场。
先民生活的地方,依山傍水,低丘缓坡,稀稀落落的几处低矮茅舍,眼前顿然出现了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场景。
父亲在锄挖地,炼泥制陶,母亲扬手纺织,穿针缝衣,他们的小孩在不远处的空地上玩捉迷藏......耳边回荡着河姆渡人用骨哨吹奏的悠扬的曲调,让人心生向往~
@小红书CHEN
“田螺山遗址
在挖掘现场过足考古瘾”
后来余姚人民又发现了同属河姆渡文化的田螺山遗址现场馆,它们都是见证了5000至7000年前人类生活的重要遗迹。
@浙江文物
当进入了这个金属大棚模样的建筑之后,有与河姆渡遗址完全不同的体验感,这大概就是“现场馆”的魅力。
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遗址保存的原貌、发掘现场的工作面,还可以看到被发掘出来的文物被分类收集在小筐之中,并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一起。
当看过了河姆渡遗址密密麻麻的木桩以后,再看田螺山的遗址的木桩,对于考古门外汉来说,这个泡在水里的感觉更加震撼和真实。
“井头山遗址
八千年前的海鲜自助现场”
东距田螺山遗址1.5公里处,敏锐的余姚人又挖掘到了一座遗址,这次是被认为“改写历史”的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
从这座遗址出土的有陶器、骨器残片和动植物遗骸。但遗物中数量最多的一大类,就是先民食用后丢弃的各种海生贝类!井头山遗址是浙江省内发现的首个史前贝丘遗址。
遗址现场堪称一处“大型海鲜市场”。根据考古专家的说法,“发现了成千上万筐”!已经无法用单件计算。
这也难怪井头山人的“海鲜大餐排行榜”上,蚶排永远排在第一,此外,还有螺、蛏、蛤等,叫人大开眼界。
住榫卯屋、摘杨梅、种水稻、吃海鲜,7000年前河姆渡人的生活也太幸福了吧~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权联系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