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草的种植方法是什么(马兰草图片)
推荐文章
在八九十年以前,延安一直都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自从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很快被日军攻下,蒋介石这帮人面对这种情况也没办法,所以干脆搬去了重庆。日本人的作战思路和国民党当年差不多,都是挑着重点城市打,他们对重庆也有了不少的想法。
奇怪的是,当年延安也是中国的军事重镇,为何日本人没有对这里进行大肆进攻呢?
马兰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马兰草图片)
其实,延安的情况也并不容乐观,还记得那首脍炙人口的《南泥湾》吗?
当时的背景正是在抗战年代,蒋介石军队向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扫荡,说好的一起抗日,这个时候又把准心瞄准了自己人,由于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他们也不好动手,只好用了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策略,目的就是想拖垮广大红军。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红军并不会如此轻易被击垮,反而在包围中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自从西安事变爆发后,国共双方便展开了第二次合作,这次合作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双方将士都非常积极,立志要将所有豺狼虎豹全部从神州大地上清除出去,让广大中国人民能够站起来。
可问题来了,在早期的时候,蒋介石并没有急着抗日的打算,当初那道“不抵抗”的命令,跟他也脱离不了关系,此人真实的想法是“攘外必先安内”,想着先把国内的红军消灭掉,再去对付日本人。
可这样的做法,全国人民都不答应啊。张学良和杨虎城都抱着必死的心态发动了那场事变,才让蒋介石“回心转意”,不过这个时候他根本不想走这一步,他最大的眼中钉,还是红军,这一点自始至终没变过。
只不过西安事变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脱身后再不抗日,那就等于站在了全国人民的对立面,蒋介石非常恼火,可又无可奈何。
名义上,两个党在一起抗日,起初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由于日军的火力过猛,毛主席早就做出了预测,这场战争将渐渐发展到“战略相持阶段”,果然,没过多久,抗战彻底进入了僵持阶段。
这个时候日本也显得有些无力,国共军队也没有办法一股脑将日本人赶出去,大家就在这片土地上耗着。
这会,蒋介石又动了歪脑筋,想要利用好这个机会将红军力量消耗一下。
因此,在1940年左右,国民党突然派出重兵包围了陕甘宁边区,由于合作的基础摆在这里,他们也不好直接下手,于是就采取了军事封锁和经济封锁的策略,想把八路军和新四军给活活憋死。
首先是路卡,无论是进出边区的百姓还是参与贸易的商人,都会经过国民党部队的层层盘问,其中管理的最为严格的就是食品和日用品,最开始的时候,确实让边区一度出现了粮食极度短缺的情况;
其次,除了明着来,国民党还有很多暗中操作,在边界线上开设了很多黑市,稍加引导,就让这里的百姓参与走私活动,这也就导致了边区的经济状况更加悲观。
再加上当时是战争状态,不少百姓脱离了生产,农业和经济都陷入了停顿,共产党的未来岌岌可危,这段时间里,八路军战士们几乎都是食不果腹,就连朱德都领不到军饷了,更不用提下方的普通战士了。
这样下去,迟早要完蛋,而且那会也不知道国际形势将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如果日本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或者僵持不住选择了后撤,国民党势必会乘虚而入,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部队的士气遭受到了严重打击,共产党比如要找到新的路。
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
随后,在延安召开的动员大会上,经济部长李富春更是做了振奋人心的动员报告,并且强调了这是一项最新的战斗任务。确实,战争是多方面的,粮草是一切的基础,如果粮食问题没有办法解决,那么大家怎么保持着斗志去面对敌人?
西北地区地广人稀,正常的生产工作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么多人,更何况是在国民党的大肆封锁之下,这样下去绝对不是个事。
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就此开始。
其中有个典型,叫做南泥湾。从一九四一年的三月到一九四二年的八月,三五九旅分了三批赶赴南泥湾投入生产,如果打仗了他们就扛起枪,没打仗的时候就挥起锄头,他们面临的,是一望无际的荒地。
正是在什么物资都不充足的情况下,他们硬是走出了一条活路,两年的时间里就开荒种地三万八千亩,这已经足够部队粮食自给自足了,到了第三年,耕地的面积直接超过了十万亩,不但实现了自给自足,还能往上交粮了。
就这一下,三五九旅成为了当时的明星部队,大家都开始学习起了南泥湾精神,南泥湾精神的背后,就是延安精神。除了种地以外,人家的畜牧业也从来没有落下过。在1943年的时候,已经有了四千多头猪和八百多头牛以及七千多只羊,实现了此前定下的指标。
在基本的生活问题解决以后,他们甚至还做起了生意,开设了酒厂,将酿造出来的粮食酒通过一些特殊渠道卖到了国民党的统治区,换回了不少稀少物资。
在这种艰苦奋斗的情况下,战士们创造了奇迹,也把国民党部队气得不轻,自己辛辛苦苦搞的封锁,竟然还让八路军战士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以贫瘠著称的南泥湾,如今已经变成了陕北小江南。
可是,总体来说,延安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苦到连毛主席都要穿有补丁的裤子,敌人的渗透无处不在,为了能保卫好党中央,还有一批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便是情报科的工作人员。
那些向陕甘宁边区渗透的特务中,不仅仅有国民党的人,还有日本特务。日本特务活动的方式很简单,就是花钱买通国人当汉奸,然后混到边区去当间谍,这些人本就是摇摆不定,好多都是收了钱不干活,所以对延安地区的损害并不大,主要的特务还是那些国民党。
比如,在当时保卫人员的调查下,发现了延安城外的麻家铺有个人的行踪非常可疑,所以便暗中对他们进行了布控,中央军委电台也多次截获了可疑电波,在这样的情况下,保安处分析,觉得敌人很有可能有个大动作。
在党中央的直接指挥下,保安处时时刻刻观察着敌特的动态,把握好动手时机,他们突然出击,一举抓获了七名特务,经过几天的盘问,特务们说出的内容着实让大家吓了一跳。原来,他们的计划竟是破坏掉延安通往绥德的那条公路,并且还要向中央驻地的水井里投毒。
这些都足以看出,当时的情况到底有多么艰难,按照毛主席的话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服穿,也没有油吃,战士们都没有鞋袜,冬天没有被子,条件实在是太困难了。”
也正是在如此严苛的环境下,战士们却爆发出惊人的潜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找到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当然,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唯一的路,如果这条路没有办法走通,那就真的要弹尽粮绝了,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只有自己,在被逼上绝路以后,他们更是拥有了无穷的潜力和战胜一切的勇气。
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解决好了基本的生活问题,大家便考虑起其他更多的问题,要打仗、要开会、要学习等等工作,最难以离开的就是纸张。
那会还有个口号,叫做“多出一张纸,多印一份报,多给敌人一些打击。”
可是,到处都是敌人的封锁,连一口粮食都进不来,又从哪里搞来纸张呢?
也是,边区政府就找到了两个关键的人物,一个叫做华寿俊,另一个叫做刘咸一,这两个人都是相关专业的人才,其中刘咸还在德国学习过化工,既然都提出了“自给自足”的口号了,敌人想要把八路军饿死的阴谋也没有得逞,那么纸张的问题,我们也要自己解决。
在国民党对延安实现经济封锁的情况下,物资基本都是稀缺的,更谬论纸张了,完全是奇缺的状况。而这一切,在一位青年发现猪羊都不吃的马兰草后,得以解决突破。
想要造纸,要用到麻。可是陕甘宁边区的条件这么艰苦,植被也就这么多,去哪里找麻呢?带着这种疑问,他们试过高粱杆、试过麦秸,甚至都试过了蒲草,最后均以失败而告终。
可是,纸张非常的重要,部队可不是村民,不只是活下来才行,想要对敌人进行有效的打击,那么通过精神层面手段则非常重要,印此,就是关键的一环。
几人非常高兴,看到了一丝希望,就这样,他们再用清水冲洗纤维,然后将溶浆与半成品搅拌,最终果然捞出了厚薄均匀的纸张,放在阳光下暴晒以后,光滑的纸便出现在众人眼前,大家赶忙试验了一下,果然能够用来写字。
牛羊都不会吃这种食物,因为它们内部的纤维十分坚韧,吃下去了之后根本消化不了。它的名字,叫做马兰草。
华寿俊之所以会把目光转移到马兰草身上,还是源于此前开荒过程中的接触。那会,很多荒地上都遍布着这种植物,锄头都有点砍不动它。
因此,几人凑在一起商量了一下,这种植物纤维既然如此坚实,那么能否利用起这个特性造纸呢?说干就干,几个人很快采集了一大捆马兰草,带回工厂去。用石灰水泡了整整两天时间,再丢到大锅里用火煮,竟然形成了理想中的麻状纤维。
几人非常高兴,看到了一丝希望,就这样,他们再用清水冲洗纤维,然后将溶浆与半成品搅拌,最终果然捞出了厚薄均匀的纸张,放在阳光下暴晒以后,光滑的纸便出现在众人眼前,大家赶忙试验了一下,果然能够用来写字。
这项伟大的发明,不仅解决了延安地区纸张短缺的问题,还具有其他重要意义。
按照以往的造纸方法,人们需要买回来原材料,亚麻的价格大概是每斤一块钱,再加上工厂的内部的各项支出,那价格就比较高了,所以大家用纸的时候要格外节省。
现在有了这种造纸方法,一切就不一样了,马兰草几乎到处都是,可以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就是这么一个不经意间的发现,不仅实现了变废为宝,还极大鼓舞了大家的革命斗志,为接下来创造其他奇迹树立了信心。
要知道,若不是此次发明,纸张依旧会变成一种非常稀缺的东西。在此前,就算是没有国民党部队的封锁,纸张对于陕北人民来说都十分奢侈,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几张纸,在革命队伍建立起来了以后,纸张也都主要依靠从外“进口”,这个地方几乎是没有纸张卖的。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曾经来到了陕北地区,还非常感叹说:“没想到,就连一张普普通通的纸,在这个地方都是一件奢侈品。”看到国共抗战之初战士们的收支情况就能发现,机关干部以及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每月每人才能领到5张纸。
在此前经济部长的一份报告中还说:陕北过去不产纸张,就连教育经费都被他们拿走当了军费,当然用不到纸了。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纸张,对于革命者而言,绝对是不可或缺的物资之一,当时为了发展边区经济,造纸厂是允许私人资本进入的,就是因为纸张实在是太重要了。
无论是开荒的战士还是造纸的科学家,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英雄,这些故事也在不断地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民,面对问题时更要迎难而上,多想想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
大生产运动的内涵思想以及延安精神,不仅仅在那个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现在也有很深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