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棣花的拼音(棠棣花的图片)
推荐文章
【许昌村落(社区)】
许昌小宋啥来历?它的故事有意思‖老家许昌
棠棣花的拼音(棠棣花的图片)
文‖魏东周图‖网络
小宋行政村,在许昌市建安区榆林乡东南2公里的地方,属榆林乡管辖。小宋,北马庄和大宋三个自然村为小宋行政村。据许昌县地名志上记载:“1935年以来,在村东西两侧先后出土陶器和空心砖,汉画像石等文物,说明汉以前,此处已有人居住。”
小宋村宋氏家族是明初宋姓祖先宋蛟,宋麒兄弟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先迁到大宋建村落户,明末宋麒之后从大宋析出迁此,故名小宋。(想看看本文作者魏东周老师上回写了啥美文?欢迎点击下面的链接:1.民国往事:绿林好汉许昌宋一眼打确山;2.已离世40年,许昌此地的人们为何依然怀念他?)
清同治四年(1865年)村东南建有《宋氏创修祠堂碑》,上面记载:“二百多年前由大宋迁此,祖传有耕读之业,比户无游荡之风。”
小宋三个村民组,90多户460多口人,现有耕地741亩,村南有西南东北走向土岗,有一条从舞阳到许昌古老的官道,就近讲,由柏庄经玉皇庙渡口过颍河,到朱集去许昌的斜大路。村里两条东西街与南北街相交,向西是北马庄,向南是大宋。东边和石庄,小张庄相邻,北面是楼李和许庄。小宋行政村两委办公室在村里办公服务群众。
老书记宋长信是抗美援朝志愿军,伤残复员老兵,我们认识,在公社开会学习时经常在一起聊天,他为人忠厚,热情健谈,总爱说:“共产党为穷苦百姓打天下,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享受幸福安康生活的,要不还要我们这些党员干部干什么?”我清楚地记得1978年10月1日国庆节,公社在小宋召开种麦现场会,让他作典型发言。
宋长信站在会场中间,高声说:“农业学大寨,就是要干,要想种好麦子多打粮食,那就带着社员们不怕苦累去干!发言完了。”说完就坐下了。公社王书记对他说:“把经验介绍一下?”他又一次站了起来,面对大家打个立正,敬了个军礼,就又坐下了。“干”,在那段时间成了当地名言。宋长信发言就是“干”,成了当时当地的口头禅。
北马庄自然村属小宋村委管辖,明朝中期,马姓从襄城县竹园马迁此,另有一个姓马的,从临颍县马井迁来落户,二人在此建村为马庄,1986年12月因重名,更名为北马庄。村里两个村民组,50多户,250多口人,其中有回民一家也姓马,繁城人。耕地370亩,街道呈“丁”字形。
大宋自然村,是绿林好汉宋一眼的故里。宋一眼原名叫宋福运,是许昌榆林乡大宋村人,光绪六年(1880年)生。他出身贫寒,少时在登封跟着爸妈逃荒要饭,扛长工,后因生活贫寒铤而走险,当了土匪,拉起了杆子,打富济贫,成了绿林好汉。
宋福运因左眼内长棠棣花,人称宋一眼。他枪法很好,打飞鸟打香头,百发百中,为人忠厚仗义,1911年投靠白朗,反对袁世凯,是白朗义军的东支队,一支重要战斗力量。
大宋村是明初由宋蛟,宋麒兄弟从山西洪洞迁移,到此建村。明末,宋麒后裔又迁至村北二里建小宋村,故此原来的村称为大宋村。大宋村地势北高南低,四个村民小组,120多户,550多人,1123亩耕地,村里街道呈“卅”字形。村西南原有宋氏祠堂,西侧原兴隆庵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曾为栾城乡公所驻地,村里有信用社,卫生所和供销社门市部,北侧有联办初中。
大宋村地杰人灵,善于发现新大陆,吃苦耐劳创业路上迈阔步。椐村民宋苗钦讲,在农村最困难时期,一帮大宋人去新疆石河子和兵团某团安家,当时有200多口人,成了新大宋,在当地很有名气。那时榆林邮政所投递员讲,每一年春节前后,外面汇款到大宋的汇单占榆林所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2022.8.27日于许昌
【作者简介】魏东周,75岁,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空军某部宣传科做通讯报道工作,多次在《空军报》《战斗报》《工程报》上发表宣传报道。退伍后,曾任基层党支部书记,闲暇偶发杂文诗歌。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