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花园网 > 园艺知识 > 种植技巧 >仙人树图片大全(仙人树怎么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仙人树图片大全(仙人树怎么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时间:

仙人树图片大全(仙人树怎么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图1)

《入黔散记》(四)

仙人树图片大全(仙人树怎么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作者:骆晓戈

▎天星桥、黄果树和仙人掌

天星桥黄果树的下游,实在是一个极壮丽的去处。

据说这里是又是贵州打帮河的下游,驱车前往时,一连串的大瀑布、小瀑布,一路上让我们不停翘首不停起立,一连串的汽车轮子滚动着孩子们大大小小的欢呼与雀跃。

如果你到了黄果树而没去天星桥是很遗憾的,就像你有一位情人相恋多年,却相遇不相见,失之交臂是一样的。天星桥的确刚柔相兼,它处处小桥,犹如天星,却又小得很独特,小到从始至终只能一人独行,却不见小桥依傍长长流水。到天星桥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河,是星星点点的湖泊,其间有乱石堆成的山,假山与山在这里是较难区别的。因为这里的山大都很像假山,山不大,怪石居多,杂树野花仅仅是靠着路边长,在岩石顶上或石缝,只有仙人掌,这里的仙人掌不仅开花结果,且长得十分高大,可以叫仙人树,倘若在有月或无月的夜晚,这仙人树朝四面八方伸出他的大巴掌,大巴掌上又扎满无数"钢针",会不会有一种幢幢鬼影的恐惧感呢?

我们来时是大白天,它是不会吓唬人的。它将它的绿色朝四面八方伸张,尽管扎满钢针,它仍是一味的绿,不屈不饶绿,举着它对阳光的宣言。奇怪的是仙人掌这种喜干旱喜阳光的植物,怎么会在这个号称全国最多雨水的省份蓬蓬勃勃长成大树呢?

来天星桥之前,我们去了黄果树瀑布,瀑布是见过了,但是黄果树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并不清楚,倒是在天星桥,我们看见了黄果树。它的果实很美,由五瓣果荚组成,果荚的背面是黄色的,里面是红色,它的种子却是黑色的,我们到天星桥的时候,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发现黄果树的种子肯定不是我的专利,我这人眼睛不好,往往是别人早就看见的东西,我还大惊小怪的以为是天下第一奇迹,这一回,又是有人喊起来了:你们看,这是黄果树的种子,这是黄果树!

这个发现太重要了,假如来了一趟黄果树,结果连黄果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植物都不知道,不是顶亏的么?这棵树立即被我们这些游客包围起来了,有人说,把树上的种子摇些下来,我们都带些回去,也有人说黄果树这么宝贵的树,不能损害了它,说话间,便有人发现,树底下掉了不少的黄果树种子,我们一人拣了几颗,这才使我这近视眼得以在一个很近的距离好好地观赏了一下这异常美丽的种子,难怪要用它的名字给世界第一流的大瀑布取名,在植物的果实中,封它为第一流的美丽种子,它是当之无愧的。

有了它参差其间,天星桥当然更有魅力了。

从贵州回来后,我问过好几个到过黄果树的人,他们都说没有见过黄果树是什么样子,可见近视的人也有先于别人发现美丽的时候,当然这种机遇不可求之,只可遇之,全靠你自己的运气如何了。

▎石头寨子、老牛和传说

贵州的布依族人生活在素称“山国”的贵州西南,这个在地理学上被称为云贵高原的地方。漫山遍地的片石都是他们的建筑材料或者说建筑艺术材料。

进寨子的路全是片石铺成,桥是砖石的桥墩,片石的桥面,而寨子的围墙和房子都是砖石和片石的结构,说它叫砖石,片石,是因为石头的形状方方正正的很整齐,很像是人工用水泥浇筑的预制材料。方石当墙,片石当瓦,的确是绝了。走进绿树掩映下的灰白色的石头寨,很像是由巫女领你走进一段童话,或是一段民间传说里了。

石头山上很少见树,能活下来的只有野草,所以这寨子里与人相伴的最亲密的只有牛。这里的石板路上牛屎极多。

有一位八十多岁的奶奶坐在门口打草鞋,她的面前是一架木制的打草鞋机,我问她,一天能打几双草鞋?她告诉我,一天到晚,手不停地打,可以打一双半。我又问她一双草鞋能卖多少钱。一角二。我算了一下,她劳动一天,能值一角八分。

老奶奶看上去很健康,古铜色的皮肤,皱纹刀刻一般,很深。似乎是石头寨子的生活给她留下的深深的印记,我请她坐在一张椅子上,给我的孩子当写生模特,她很乐意地答应了,她坐在那里的样子,至今还十分清晰的:她的背后是石头墙,有一缕阳光涂在上面,墙根处便是土红色,有一种水渍形成的图案在阳光的蒸发下悄悄地变化着。她笑了,很神秘。

从黔西南到黔东南,几乎走的都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我们从石头寨子来到了吊脚楼。一路上因为是租的专车,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路线,这样我们就尽可能地在少数民族地区旅行。奇怪的是,我对这掠窗而过的穿戴不一的少数民族竟然渐渐地崇敬起来,我的汉族意识呢,难道这是对少数民族的认同?据《唐书.南蛮传》记载:丈夫衣服有衫袄。大口褂以锦绣及布为之。不是吗?从碧玉簪到钗头凤,从苗族的刺绣到头饰发笈,我仿佛是顺着时间隧道倒退到了五百年前的唐宋时期,迎面而来的不是现代人,是古代人。他可能是唐人,也可能是宋人,他的语言我不懂,甚至他的手势我也不懂,可我觉得他是懂得我的,因为他是先人,他的某些意识和行为也许正是通过遗传因子仍然保存在我的身上,只是我没有去唤醒它而已。

▎绣出来的女人世界

在一个叫朗德的苗族山寨里,有两位妇女专门为我们的到来唱劝酒歌。她们的唱法很特殊,音调很高,很有点女高音花腔的味道。我很想和她们交谈,可惜她们不懂汉话,后来我比划着问她们会不会唱汉族的歌,她们点了点头,表示她们会,然后很具有苗族风味地唱起了毛主席语录歌:“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忍不住了,和她们一起唱,随行的许多人也忍不住和她们一起唱起来。我们很高兴,我们似乎被她们带入了不个即古老又不太遥远的传说之中。

早就听人说过贵州的神奇,当汽车将我们一行拖出贵阳机场,行进在国家级水平的公路上,窗外是细雨霏霏,它清凉清凉的,将空气细细湿润净化后再送进窗内,顿时使我们感觉到是行进在云贵高原上。路的两侧总有一边是深渊,一边是峭壁,山不像是从泥土中冒出来的,很像是谁勤勤恳恳在这里砌出来的城堡,各式各样的,有古代的城堡,有民间传说的巫女的小屋、有神话或童话中的灰房子尖屋顶。层层叠叠的页岩实在是巧夺天工,生活在其间的人们,当然就是生活在“传说”和“神话”中的人们。

当我们走进了苗族刺绣博物馆,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贵州的苗族妇女是生活在传说之中。在一本《贵州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书中,我的想法得到了证明。书中对苗绣的针法有这样一段记述:苗绣,“这些针法显然源于我国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传统的刺绣技艺,后来,一些传统的针法逐渐在中原演变,乃至消失,可是时至公元二十世纪的今日,这些传统的技艺仍在云贵高原边缘的山乡的民族地区保持并广泛地使用。”“这是高原人民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出的宝贵贡献。”

不仅仅是针法的保留,细细观看一件件苗绣,我被那种朴实的艺术形象和鲜明、奔放的民族情调吸引了。在苗绣里,有很多龙的形象,如:跨凤降龙,下海斗龙,盘龙护宝,二龙戏宝,仙子降龙等等。龙,在这些苗绣里变得朴实可爱了,朴实得如同农家门前的一条摇着尾巴的大黄狗。它可以和人逗着玩,可以任孩子把它当成游戏的对象,根本没有在北京的故宫里见到的龙那种威仪和尊严感,苗绣里的龙是多姿多彩的,憨态可掬的,有的甚至是可攀、可降、可戏、可逐的。

更有意思的是在苗绣里多是表现女性,比如降龙伏虎驯象出征英雄,全是妇女形象。苗绣完全属于农耕文化范畴,是人类原始阶段形成的民间艺术的传承,它明显地带着神话秩序时期的神灵崇拜观念。假如说,一部由文字记载的史书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对男权社会的记录,那么可以说,苗绣,是绣出来的一部女人的历史,是一部十分纯粹的对女性的情感与想象交融的形象记录。“在纹样的组织上,有表现一种动物的,也有以一种动物为主再配上相关的动物的,还有动物与植物、动植物或者动植物和人组合的,构成了苗绣悠远古拙、扑朔迷离的大千世界。”明显保留着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痕迹。

女人的心声是唱出来的,苗绣是一篇篇的乐章;

女人的心声是绣出来的,苗绣是一页页的历史。

骆晓戈,原名小鸽,女,1952年9月出生。诗人、学者、作家。湖南工商大学文学院教授、女性研究中心主任。致力女性主义社会关怀与文学创作。已出版诗集:《乡村的风》《鸽子花》《挎空篮子的主妇》《很黑与很白》,散文随笔集有《母亲手记》,学术专著有《性别的追问》《女书与楚地妇女》,长篇小说有《长成一棵树》等。

*本文为原创作品,请勿未经允许转载,侵权必究。文中配图来自网络,联系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