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原产地是哪里(猕猴桃原产地是中国还是新西兰)
推荐文章
在您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右上方“关注”,以后您就可以免费收到“火种三农”每天推送的内容。感谢您的关注!
上期,我们将4个产地猕猴桃(修文贵长、蒲江金艳、眉县徐香、周至亚特)和佳沛“阳光金果”对比测评,按照口感、营养、安全、品控四个维度的表现,推出了《中国猕猴桃产区品质榜》,引起了许多消费者及猕农的关注。
点击「放榜」中国猕猴桃产区品质榜中国首份猕猴桃产区品质测评报告,查看详细榜单排名情况
猕猴桃原产地是哪里(猕猴桃原产地是中国还是新西兰)
通过本次测评,我们发现在一些方面国产猕猴桃基本不输行业领头羊“佳沛”,甚至口感、营养的整体表现还强于“佳沛”,但从终端的市场表现,不管是价格还是消费者认可程度,国产猕猴桃与佳沛却呈现云泥之别。
这到底怎么回事?对比“佳沛”,国产猕猴桃到底“差”在哪里?
在大多数消费者印象里,进口水果就是“美味、营养”的代名词。但在猕猴桃这个品类里,事实却并非如此。
本次测评的口感盲测阶段,在试吃者不知道猕猴桃产地、品种、品牌等信息的情况下,大多数试吃者给国产猕猴桃的评分高于进口的“佳沛”。其中眉县徐香最受欢迎,其次是蒲江金艳、修文贵长。这说明了,在忽略了品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国产猕猴桃的整体口感品质是强于进口猕猴桃。
而在营养价值的评估中,修文贵长的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维C等含量指标全面超过佳沛阳光结果。而蒲江金艳、眉县徐香和周至亚特营养指标也基本能过达到佳沛阳光金果的水平。这说明从营养含量这个维度,进口猕猴桃并不比国产猕猴桃有优势。
贵长猕猴桃
1、缺乏“安全感”
虽然本次测评的农残检测结果,5组猕猴桃均没有检出超标。但在对本次参与试吃的朋友采访反馈,大家还是普遍认为进口猕猴桃更安全、吃起来更放心。说白了就是,进口的猕猴桃“感觉”更安全。
那为什么消费者会对国产猕猴桃缺乏安全感呢?我想应该有两方面原因:
佳沛阳光金果
2、消费体验相对较差
消费体验笔者在此的主要指:
果实的一致性(果实外观大小、味道的整齐度);
到手的可食程度(果实拿到手后能不能立即吃,需要等待多长时间);
好果率(软熟或冷藏过程中有无坏果出现,是否每个果子都具有可食性);
品牌感受(品牌认同感、身份体验感、包装精美程度);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回头客的比例和数量。对猕猴桃生产企业来说,这也是在考验其分级分选系统、品质控制系统、冷链运输系统、品牌营销等的实力。
从测评来看,佳沛基本能做到包装精美、到手即食、大小均匀、风味一致、好果率100%。而国产猕猴桃虽然口感突出,但果子整齐度、到手的可食程度、软熟后的好果率,和佳沛相比都有较大差距。
佳沛分选包装流水线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对比进口的“佳沛”,国产猕猴桃在“安全感”和“消费体验”上还有较大差距。那么接下来国产猕猴桃应何去何从?
其实从本次测评结果也能看出一些“端倪”,综合评价前三均来自品牌公司。其中修文贵长来自顶好果业的“7不够”,蒲江金艳来自成都鲜农纷享的“keystory”。而眉县徐香和周至亚特于市场随机采买。
品牌猕猴桃的生产方是企业,而企业有相对标准的选种程序和种植模式,生产流程和产品监管也更为严格,出来的果子品质有保障。再通过严格的分选、品牌化包装,最终呈现的消费体验也会更好。
成都鲜农纷享的“keystory”猕猴桃
但对于广大散户来讲,要做到品牌化运作是很难的,像新西兰那样全国统一一个品牌对外销售更加不现实。
我们应该透过品牌化企业的运作模式,看到其内在的基础和核心。笔者认为,品牌化的基础和核心就是标准化。而对种植户的来说就是猕猴桃生产的标准化。
种植户的使命是把果子种好,这里的“好”具体来讲包括:口感好、表光漂亮、大小尽可能统一、果实商品率高(后期坏果少)、农残达标等。而这些都是做品牌化营销的基础。
至于包装、品牌、物流等,交给果品流通企业来干,产业链很长,要干完从种到销每个环节很难,而各司其职、术业专攻可能才是对的路。
我们拥有优良的猕猴桃品种资源及非常适种的自然条件,这些造就了国产猕猴整体良好的口感和营养属性。但在“安全感”、“消费体验”方面,国产猕猴桃对比进口猕猴桃又表现出巨大差距。
这些差距的根源在于,散户为主的种植主体下各自为政的种植理念和方法,以及普遍缺乏的市场化意识。而剖析新兴国产猕猴桃品牌企业的崛起原因,可以看出:提升猕猴桃标准化种植水平+基于标准化的品牌化营销,或许是国产猕猴桃发展的未来之路。
如果觉得有道理请转发这篇文章,也欢迎各位看官,留言说出你对我国猕猴桃甚至水果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的看法。
最后我们将选出3条精彩留言,送出红包奖励。
开奖时间:12月12日
兑奖方式:获奖者私信“文章转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