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花酒(红蓝花的种植方法点)
推荐文章
中秋节,又称月夕、玩月节、拜月节、团圆节等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我国先秦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一词可见于《周礼》《礼记·祭法》中有“夜明,祭月也”的记载。
红蓝花酒(红蓝花的功效与作用点)
中秋节正式成为重要的、固定的民俗节日始于唐朝。唐代诗人欧阳詹在《玩月》诗序中云:
“月可玩。玩月,古也……月之为玩,冬则繁霜大寒,夏则蒸云大热,云蔽月,霜侵人,蔽与侵。俱害乎玩。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肌骨与之疏凉,神气与之清冷。”
在民间有很多关于中秋的神话传说,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但是听了这么多年,你可知道这里面所包含的中医药知识?
嫦娥奔月
李商隐《嫦娥》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淮南子》中详细记载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古时月宫又叫“蟾宫”。《归妹》卦辞为:昔者恒我(姮娥)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奔)月。将往,而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恒我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而蟾蜍也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本草纲目》载:“蟾蜍入阳明经,退虚热,行湿气,杀虫匿,而为疳病、痈疽、诸疮要药也。”《玉楸药解》黄元御,蟾酥,味辛,微温,入手太阴肺、足少阴肾经。涩精助阳,败毒消肿。蟾酥研,涂抹尘顶,治精滑梦遗,磨点疮头,治疔毒痈肿,摩腰暖肾,揩牙止痛。
玉兔捣药
李白的《把酒问月》云:“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这首诗则讲了“玉兔捣药”的传说,“玉兔捣药”的故事见于汉乐府《董逃行》。
《大唐西域记》也记载了一个月中玉兔的传说。大意是说,有三位神仙,化身为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济老人,只有兔子没有这样做,后来兔子告诉老人“你们吃我吧”,就往烈火中跳了进去。神仙们大受感动,于是将兔子送到了广寒宫成了玉兔。唐代诗人李商隐曾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其中表达出嫦娥奔月后变成玉兔,总归都是神话传说,玉兔捣药其传说可知,古人相当重视养身。
吴刚伐桂
唐代《酉阳杂俎·天咫》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此外,唐代还有月中的仙人吴刚酿造桂花酒的故事。桂花的寓意是清香、高洁、崇高、美好。古人将考中状元、进士称为“蟾宫折桂”。至今,在民间有中秋品桂花酒的习俗。《本草汇言》载:“桂花,散冷气,消瘀血,止肠风血痢。凡患阴寒冷气,瘕疝奔豚,腹内一切冷病,蒸热布裹熨之。”
桂花酒是我国传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酒。农历八月,又称桂月,是赏桂的最佳时节,中秋赏月品桂花酒既是应时养生,又充满了诗情画意。桂花酒祛除胃寒效果更佳,因为酒具有增加药效的作用。其温而不燥,温润脾胃,对于解除秋燥季节的燥气用一定的作用。
中秋月饼
近代史学家施景琛著有《中秋词》云:“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多感外家爱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古时吃月饼的风俗以明清尤盛。
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松香柔腻,迥异寻常。”月饼馅料中的豆沙、芝麻、枣泥、核桃、花生、杏仁等,大多都是药食两用之品,不仅甘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中秋石榴
苏轼《贺新郎·夏景》云:“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两者写的都是夏季石榴花开的美妙情景,那么吃石榴则要等到秋天了,同时,吃石榴也是中秋节很流行的一项风俗。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从中亚诸国带回了当地的植物,这些植物中许多可入药,例如:葡萄、红蓝花、胡桃、胡荽、安石榴等。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得安国石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石榴入药最早记载于南北朝梁·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云:“药家用酸者”“入药惟根、壳而已”“子为服食者所忌”。石榴入药的部分是的干燥果皮。秋季果实成熟后收集,晒干。其主要功效为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涩精止带,用于久泻、久利、带下等证。
中秋采药
在风俗文化中,节令被赋予了神奇的作用,中秋也被认为是采全草类药材的好日子。中秋时节,我国中东部地区可采草药有:薄荷、苏叶、荆芥、藿香、泽兰、马齿苋、半枝莲、半边莲、败酱草、紫花地丁、佩兰、透骨草、夏枯草等。东北地区还可采到辽细辛、淫羊藿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多可采到益母草、鹅不食草、浮萍等。
中秋前后养生注意事项
中秋节是一年中保健养生的好时节,中秋还是气候转换分界点,由仲夏转入秋冬,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大,常人易患感冒。秋季性燥,有些人会出现皮肤干燥,由夏季转入秋季,由热转凉,易出现腹泻、便秘等肠胃功能失调。按照中医学“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中秋时节正是人体吸收进补封藏的最好时机。秋季气候干燥、肺燥阴虚,可滋阴补肾,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中秋团圆,聚餐后应“消食开胃,健脾化湿”。故而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调理脾胃,滋养肺肾之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