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花颂声(椒花颂声什么意思)
推荐文章
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深夜,一口棺材从甬道缓缓抬入墓室。
椒花颂声(椒花颂声什么意思)
长眠棺中的华袍女子,仿佛不被这尘世的动静惊起,她容颜翕然,额间绘着檀色的红梅,如睡着一般,阖目而卧,唯有脖颈间那抹殷红在无声地昭示着她死前时何等痛苦。
直到千年后,地面来的使者打破了千年的沉寂,拂去石板上的积土,人们才看清当年刻在墓志铭上的字——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
壹红颜陨落
2022年4月28日,陕西考古博物馆建成后,上官婉儿墓志铭首次公开展出,向世人披露大唐第一才女上官婉儿的一生。
“千秋万岁,椒花颂声。”徘徊千载的亡灵在时空长廊里显露真容,颦笑动人。
她曾经作为称量天下的秤砣,在长安城称量天下才子,曾作为女皇的心腹在宫闱中服侍二十余年,有关于上官婉儿的一切似乎都离不开政治与风月,却鲜少有人在史书中揪出更深入的细节。
墓志铭的发现补全了历史的细节,也从不一样的角度重述了她的生平。
公元710年,上官婉儿被李隆基斩于旗下,史书记载她是韦后一党,政变被杀。
在她身首分离的刹那距离武则天病逝也不过过了五六年的时间,她的命运直到最后一刻也如幻泡般变幻莫测。
贰称量天下
因为得罪武则天,西台侍郎上官仪满门被抄,唯留襁褓中的孙女婉儿逃过劫难,发配内廷为奴。
这便是上官婉儿的开局,没有家族,没有靠山,戴罪之身,一切都是差到不能再差的配置。
别说做一个普通的管家小姐了,就连做一个平头百姓都成了奢望。
但上官婉儿似乎是遗传了祖父上官仪优秀的文学基因,纵使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也没有泯然众人,早早便崭露头角。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上官婉儿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懿淑天资,贤明神助。诗书为苑囿,捃拾得其菁华;翰墨为机杼,组织成其锦绣。年十三为才人。”
她热爱诗书,手不释卷,才女之名传遍宫内,十三岁便被武则天选中封为才人。
唐朝的女官系统至多只到五品,从未破例提拔,若想超越五品向上爬,只能走宫妃系统。上官婉儿名义上成为妃嫔,实则以才人的身份入局,成为了武后身边的得力助手。
无人不惊叹上官婉儿的才情,在那个群星璀璨的盛唐,她真正意义作为了称量天下的称而存在。每当百官作和诗大会,彩楼之上总会出现一个倩影。
她立在彩楼上,手中拿着群臣写的诗,看一卷抛一卷,被抛下的诗就像没被王母选上的蟠桃,顿时褪色,坠落凡尘。
须臾,纸落如飞,最后,上官婉儿双手各执一首诗,想了想,抛下了其中一首。
众人拾起一看,是沈佺期的诗。
留在上官婉儿手上的,只剩宋之问的诗。
沈佺期不服气,上官婉儿淡淡然道:“二诗工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才。’盖词气已竭。宋诗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陡健举。”
宋之问毫无疑问夺得桂冠,与沈佺期并称沈宋,为格律诗的成熟贡献深远。
纵使是武则天故去,上官婉儿在文坛与政局的地位也可见一斑。
《旧唐书》也同样记录下了她的高光时刻:“中宗即位,又令专掌制命,深被信任。”
她被新皇帝唐中宗封为昭容,却不住在宫内,再次作为名义上的妃嫔,升了一次“官”。
升了官的上官婉儿并没有歇下脚步,她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好不风光。
不仅如此,唐中宗、韦皇后和安乐公主都找她作御用代笔,每每作诗数首,旁人不能及。
叁文昌星灭
身处伴君如伴虎的深宫,上官婉儿也屡次在死亡边缘徘徊,而最著名的一次,史书唯留下只言片语: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
她的才华再次保住了她。
传闻她在额间画了一朵梅花遮掩被黥面的印记,竟更添风韵,引得宫人争相效仿,成为“红梅妆”的来源。
在这之后,屡次身处权力漩涡,上官婉儿如履平地,不仅没有被卷入,反而节节高升,令人羡艳。
参与神龙政变的女官大多都在政变一年后迅速“病逝”,唯独上官婉儿,隐身了一般,丝毫看不见她参与了政变,却能在政变后继续执掌机要。
可惜,她还是湿鞋了。
韦皇后欲称帝,诛韦之日,李隆基认定上官婉儿为韦后党羽,将其斩杀。
死的仓促、死的突然,也许这是她自己也没有想到结局。
然而上官婉儿真的是韦后党羽吗?
史书不再言明其事,直到墓志铭的发现,动摇了这一说法——
“以韦氏侮弄国权,摇动皇极,贼臣递构,欲立爱女为储;爱女潜谋,欲以贼臣为党。昭容泣血极谏,扣心竭诚,乞降纶言,将除蔓草。”
墓志掀开了历史从未被世人看过的一角,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擅权,上官婉儿泣血谏言,不惜削发饮鸩,命若垂丝之际被御医救回。
究竟是史官春秋笔法,塑造了一个名为上官婉儿的她,还是与她的尸首一同下葬的墓志还原了她作为巾帼宰相的节气,一切已不得而知。
上官婉儿的墓早在下葬初期便遭毁坏,许多痕迹早已被人为划去。
上官婉儿墓
唐代,确切说是武周之后的近一百年,是官方毁墓的重灾区。
拥有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墓主人,这座墓墓似乎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如此结局。
前尘散尽,唯一能证明身份的墓志铭,在末尾,只剩下了对她的祝福——
“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茔前松树和槚树,静听来自芳冢的声音,愿千万年之后,长安城的花还能歌颂你的故事。
人的一生会经历三次死亡,第一次是肉体上的死亡,在物理上将他杀死。第二次是社会上的死亡,为他下葬,消户,打上已故的标签,在社会学上将他杀死。
第三次是在这世界上连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都不在人世了,那这个人就算真真正正地死去了。
所以,只要世界上还有一个人记得,也许逝去的人其实一直都不曾离去。
就像此刻品读千年前的文字,他们不就在和我们对话?
彩书怨
上官婉儿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