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瓦利斯(诺瓦利斯月季图片)
推荐文章
诺瓦利斯
1772年5月2日,诺瓦利斯,德国诗人、作家、哲学家诺瓦利斯诞生。诺瓦利斯是早期浪漫派代表人物,也被称为“蓝花诗人”,代表作有《夜颂》《圣歌》《海因里希·冯·奥弗特丁根》等。
诺瓦利斯(诺瓦利斯月季图片)
诺瓦利斯生于曼斯菲尔德一贵族家庭,从小受到严格的宗教教育,1790年进耶拿大学学习哲学,并结识席勒。1791至1793年诺瓦利斯就学于莱比锡大学和维滕堡大学。1797年在魏森菲尔斯盐场工作。
1797至1799年又在弗赖堡大学读矿物学,后在法院、盐务局供职。1800年诺瓦利斯在刊物《雅典娜神殿》发表悼亡自己的诗篇《夜的颂歌》而闻名,诺瓦利斯,这首诗是在他的未婚妻去世后写成,诗中表现了对死者的悼念。
1801年3月25日诺瓦利斯因罹患肺结核死于魏森菲尔斯。诺瓦利斯曾经说过:把普遍的东西赋予更高的意义,使落俗套的东西披上神圣的外衣,使熟知的东西恢复未知的尊严,使有限的东西重归于无限,这就是浪漫化。
诺瓦利斯月季图片
诺瓦利斯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之一,也是典型的所谓“病态”“颓废”的诗人,海涅称他“死亡诗人”。他的创作体现了德国早期浪漫派文学的典型特征,因此也被称为“消极浪漫派”。
如何看待德国浪漫主义的“消极”倾向?
“狂飚突进运动”是德国浪漫主义的先声。对法国启蒙哲学的排斥和批评,集中表现为对理性主义的否定。而他们把启蒙哲学“冷冰冰”的理性主义看成法国的文化霸权,认为启蒙哲学从宗教的蒙昧主义中解放了人的理性的自我,却又通过对理性的过分强调而蒙蔽了感性的自我,遮蔽了人的心灵与情感的多姿多彩和矛盾冲突。在某种意义上,启蒙思想家在张扬了人的理性思维与感知能力的同时,诺瓦利斯,忽略了人的感性与直觉的体悟能力;在肯定了理性自我的同一性与稳定性的同时,又忽略了感性自我的差异性与多变性。
诺瓦利斯月季
《藏在画里的树木文明史》,[英]查尔斯·沃金思著,于肖末译,商务印书馆,2022年10月。
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许多树被认为是神圣的
树,经常被尊为上帝的化身因而被神化。在今天的日本,无论是乡村还是一些大城市的中心,都有许多供奉树的神龛。《创世记》中,知识之树就在亚当和夏娃的家——伊甸园中,其果实可以让人分辨善恶。在基督的审判中,本丢·彼拉多(PontiusPilate)用来残忍地惩罚耶稣的荆棘王冠可能就是用多刺的叙利亚枣树(也称为基督刺枣,Ziziphusspina-christi)的枝条编成的。这些树在基督教圣地被认为是圣树。
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许多树被认为是神圣的。这种对树、超自然物体或圣地的崇拜,令那些早期基督教的主教们十分担忧。某些类型的树尤为如此,比如古树、巨大的橡树和一些被认为神圣的树林。16世纪天主教复兴的时代,创造了凸显天主教地位的“新圣地地理”,诺瓦利斯,例如1559年托马斯·斯特拉德林爵士在格拉摩根郡(Glamorganshire)的宅邸中振奋人心的伟大发现——在一棵被大风吹倒的白蜡树中找到了代表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