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蹬(马蹬何时传入中国)
推荐文章
马蹬
演讲人:钟少异演讲地点: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演讲时间:二〇二二年二月
马蹬(马蹬何时传入中国)
钟少异中国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马蹬,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军事历史、军事技术和军事思想研究,编著有《安邦大略——中国历代国家安全战略思想论析》《孙子的战争智慧》《孙子兵法军官读本》《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中国古代火药火器史研究》《古兵雕虫——钟少异自选集》等。
马镫,是骑乘马具中一个简单的装置,却在中古军事史和科技史上颇受关注。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马镫的流行普及,毫无疑问首先是在中国,时间是公元4-6世纪,而后从亚洲东部逐渐扩展到亚洲西部,再扩展到欧洲,马蹬,欧洲普及使用马镫在公元8世纪以后。
所谓骑兵重装化,马蹬,就是骑手和乘马都穿戴上甲胄,从快捷灵活的轻装骑兵,变为防护严密的重装骑兵,其作战方式和作战特点也发生根本性变化。在世界军事史上,出现过两次确定的骑兵重装化浪潮,一次是公元4-6世纪发生在东亚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区,一次发生于公元10-15世纪的欧洲。从时间上来看,历史上的这两次骑兵重装化浪潮与马镫在这两个区域的流行普及几乎是同步发生的,二者之间究竟存在什么联系,这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次讲座,我们着重对公元4-6世纪在中国发生的情况进行考察讨论。
马蹬何时传入中国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很少有哪种发明,像马镫这样结构简单却又深刻改变了人类战争史,进而影响了人类文明史。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马镫形象文物——东吴丁奉家族墓出土的釉陶骑马鼓吹俑,正陈列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千年文都典范城市——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四十周年”的展厅中。更为神奇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单边镫形象文物、双边镫形象文物、最早的马镫文字记录,都与南京这座城市有不解之缘,让人惊叹于历史的巧合。
展厅中展出了一组出土自南京五佰村丁奉家族墓的16件骑马鼓吹俑,即当时的军乐队。南京市考古院研究馆员周保华告诉记者,丁奉是东吴名将,与程普、黄盖等合称“江表之虎臣”,官至右大司马、左军师、徐州牧、大将军,封安丰侯,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三国的历史兴衰。丁奉墓是目前可以确认的官职最高的东吴名将墓,墓中出土带有仪仗队性质的骑马鼓吹俑并不令人意外。这些陶俑的形象深目、高鼻、络腮胡,很明显是胡人形象。由于出土时这些釉陶俑已经碎裂,多数陶俑所执乐器已不可知,只有少数可以明确看出乐器为排箫和鼓。
马镫是何时发明的
很少有哪种发明,像马镫这样结构简单却又深刻改变了人类战争史,进而影响了人类文明史。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马镫形象文物——东吴丁奉家族墓出土的釉陶骑马鼓吹俑,正陈列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千年文都典范城市——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四十周年”的展厅中。更为神奇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单边镫形象文物、双边镫形象文物、最早的马镫文字记录,都与南京这座城市有不解之缘,让人惊叹于历史的巧合。
展厅中展出了一组出土自南京五佰村丁奉家族墓的16件骑马鼓吹俑,即当时的军乐队。南京市考古院研究馆员周保华告诉记者,丁奉是东吴名将,与程普、黄盖等合称“江表之虎臣”,官至右大司马、左军师、徐州牧、大将军,封安丰侯,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三国的历史兴衰。丁奉墓是目前可以确认的官职最高的东吴名将墓,墓中出土带有仪仗队性质的骑马鼓吹俑并不令人意外。这些陶俑的形象深目、高鼻、络腮胡,很明显是胡人形象。由于出土时这些釉陶俑已经碎裂,多数陶俑所执乐器已不可知,马蹬,只有少数可以明确看出乐器为排箫和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