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菇的田间管理
推荐文章
慈菇: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与措施
摘要
慈菇是一种优质、高产、抗病害的食用菌,深受人们喜爱。慈菇的田间管理对于保证产量和品质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主要介绍慈菇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与措施,包括菌包制作、土壤准备、菌床管理、出菇管理等内容,以期为慈菇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菌包制作
1. 原料选择
慈菇以低污染、高产的栽培原料为佳。菌包原料应选择新鲜、无霉变、无虫害的木材,如松木、杉木、柏木等。此外,还需要加入一定比例的玉米粉、米粉等辅助原料,以保证菌包的松软度和膳食纤维。
2. 菌包制作工艺
菌包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菌包前期准备:将松木、杉木等原料进行粉碎,加入适量的玉米粉、米粉等辅助原料,混合均匀,制成菌包混合料。
(2)菌包培养基制作: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菌包培养基,通常包括纤维素、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3)菌包接种:将菌包混合料与培养基按照1:1的比例混合,然后进行接种,以保证菌包内均匀分布菌种。
(4)菌包压实:将混合料倒入菌包中,用橡皮筋扎紧,使菌包形成圆柱形。
(5)菌包包埋:将菌包埋入松软的土壤中,注意不要将菌包埋入过于深入,以免影响出菇。
3. 菌包制作注意事项
(1)菌包原料选择:选择无污染、高产的栽培原料,避免使用低品质、抗病力差的原料。
(2)菌包制作工艺:菌包制作工艺要熟练掌握,以保证菌包的质量与均匀分布菌种。
(3)菌包埋入土中:菌包埋入土中时要松软,以保证菌包的呼吸和生长。
二、土壤准备
1. 土壤选择
选择疏松、通风、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黄壤土、黑土等土壤。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耕翻、平整,以利于菌包的埋入。
2. 土壤改良
对酸性土壤进行改良,pH值控制在5.5-6.5。同时,添加有机肥,以提高土壤肥力。
3. 土壤消毒
对土壤进行消毒,以杀灭土壤中的病菌,提高土壤的抗病能力。
三、菌床管理
1. 菌床选择
选择通风、排气良好、保水、保温性能好的场地作为菌床。以保证菌床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有利于菌种的生长。
2. 菌床搭建
搭建长方形菌床,长、宽、高以1.5-2.0米为宜,以保证菌床内有利于菌种的生长。
3. 菌床管理
(1)菌床土壤:采用松软的黄壤土,pH值控制在5.5-6.5,基肥要充足。
(2)层间水管理:出菇前期,以喷水为主,保持菌床湿润;出菇中期,以滴水为主,保持菌床干燥;出菇后期,以喷水为主,以增强菌床抗病力。
(3)通风管理:菌床出菇前,要经常通风,以保证菌床内空气流通;出菇后,要适当遮荫和增加空气湿度,以利于菌床菌株生长。
四、出菇管理
1. 菌盖管理
(1)菌盖采摘:在菌盖长到2-3厘米时,采摘菌盖。
(2)菌盖处理:将采摘的菌盖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以利于菌盖内部水分散失,避免病害产生。
(3)菌盖摆放:将菌盖摆放在菌床上,以保证菌盖与菌床充分接触,有利于出菇。
2. 菌柄管理
(1)菌柄采摘:在菌柄长到10-15厘米时,采摘菌柄。
(2)菌柄处理:将采摘的菌柄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以利于菌柄内部水分散失,避免病害产生。
(3)菌柄摆放:将菌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