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芽茶的养殖方法(柳芽茶的制作)
“春风刮,柳生芽。”“三月三,柳芽儿鲜。”不知这些儿时的歌谣,你还记得不?更不知你吃过这遍地都有的柳芽儿菜没有?
中国的柳树源远流长。据考证,柳树是中国的原生树种,在第三纪中新世的山旺森林里即有柳属。山东青岛地区孢粉分析得知,“在距今11000~8500年间,青岛胶州湾附近就有柳属植物。”柳树也是我国被记述的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史前甲骨文已出现“柳”字。
柳芽茶的功效与作用(柳芽茶的制作)
关于柳树的诗句,有谁不会背诵几句。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采薇》最后一段里的几句话。大意是说想我去的时候,杨柳树枝一路随风飘拂,我归来时,却只有霏霏的雨和雪。
唐朝诗人贺知章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细叶,自然指柳芽儿。
唐代诗人韩翃有“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节,唐代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后来并入清明节,故清明又叫寒食。清明节时正是柳树发芽吐绿的时节,所以皇宫里外栽植的柳树,随着春风如长发披斜。
华北的节气歌谣说:“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按照冬至节气入九,那么五九和六九,基本在阳历二月初旬到中旬,农历正是正月之初。这时候虽然东北依然寒风刺骨,冰天雪地,但华北到江南却已经听看见春姑娘的脚步了。杨柳已经萌芽。
柳树还是美的象征,古代女人好看的眉形之一就是“柳眉”,至今有“柳眉倒竖”的成语。武行里还把冷兵器刀的形状,打造成柳叶的形式,故名“柳叶尖刀”。
中国人从老祖宗时就这么待见柳树,而且入诗入画,能文能武,就是不知柳叶儿能吃否?能!不过能吃的,不是普通的柳叶儿,而是柳芽儿。
记得儿时在山东,挨过一寒冷的万物萧条的冬天,看到最先发芽的柳树,就想摘几朵像绿色桑葚的柳花儿骨朵品尝,结果入嘴甘甜,且有清香。若是一不小心把那翠绿的柳叶儿也带进口中,啊呀,那苦味儿简直难以忍受。姥姥说:好东西都被你吃糟践了。于是姥姥把采来的柳芽儿用开水焯好,放进清水中浸泡,一共换了三遍水,第二天早上才给我做柳芽儿吃。
姥姥做了两样,一样是凉拌柳芽儿,无非是盐面儿加醋,拌以葱蒜沫儿。那时候没有味精,记得姥姥是撒上了少许红糖。我觉得那是我今生吃过的最好的柳芽儿凉菜。
姥姥的第二样做法,是柳芽儿炒鸡蛋。我记得很清楚,炒完的鸡蛋金黄金黄的,而柳芽儿有些绿中带黄,黄绿相间,十分好看。加之鸡蛋的香气十分诱人,所以总觉得那柳芽儿鸡炒蛋十分好吃。
姥姥说,你吃这两样柳芽儿菜,应该能吃出春的滋味来。春难道是柳芽儿的味道吗?我细细地品尝起来,原来鸡蛋中的柳芽儿有着特有的树木的清香,并带着一点儿淡淡的苦味儿,不细心,几乎品咂不出来。但吃起来,还是别有风味的。
我再次吃到柳芽儿的菜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北京京郊。朋友的朋友家住京郊,也是耕读世家,听闻我们几人要去玩耍,就在自己的“半农饭庄”里为我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农家宴。
他把几乎春天所有的山野菜都烹饪上了宴席。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柳芽儿系列:凉拌柳芽儿、肉丝炒柳芽儿、柳芽儿煎蛋、面蒸柳葚——就是没开花的柳毛毛狗。
主食有老北京的柳芽儿饽饽——那是专门用白面搀着玉米面中间包裹着柳芽儿的馍馍,还有柳芽儿糖饼,柳芽儿水饺。
那是我吃得最丰盛的一次柳芽儿全席。朋友的朋友说,为了这些柳芽儿饭菜,他提前准备了足足一天。因为有几名朋友根本就没吃过柳芽儿做的美味佳肴。从此,他们便对柳芽儿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柳树芽儿不仅能吃,好吃,而且是药食两用的保健品,也是中草药。据百度介绍:柳芽儿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以及钙元素、铁元素等各种氨基酸,所以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适当的食用,可以起到降血压和降血脂的效果,还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我国民间很早以前就用柳芽儿食物治疗传染性的肝炎和高血压。
柳芽儿茶,是许多地方的民间人喜欢喝的土茶,据说喝柳芽茶可以预防黄疸病和肩骨疼痛。有资料记载:每100克柳叶中含有100微克左右的碘,高出一般食物数千倍。
《本经》记载:柳叶每年春夏采摘,味苦,性凉,无毒。柳叶具有清热,透疹,利尿,解毒的功效,内服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膀胱炎、咽喉炎等各种炎症感染。
但无论做柳芽儿菜肴,还是柳芽儿风味主食,都应该采集柳花儿未开,柳芽儿刚刚拱出的“细叶”。采集来的柳芽儿不要带有柳枝及其柳树皮,柳枝和柳皮苦味甚大。另外,柳芽儿一定要开水焯好,凉水浸泡时间长一些。
那位京郊的朋友告诉大家,要想没有柳芽儿的苦味儿,最好第一天焯好的柳芽儿再浸泡一宿或者24小时,换三次清水,那就一点儿苦味都没了,剩下的就是柳芽儿特有的清香。
朋友们,不要怕麻烦。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是“三月三,柳芽儿鲜”的时候,何不到郊外采一点儿柳芽儿,如法炮制一下,做成美味佳肴,也不枉了这美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