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花园网 > 养花知识 > 花草养护 >鱼米之乡是哪里的美称(中国的鱼米之乡是哪里)

鱼米之乡是哪里的美称(中国的鱼米之乡是哪里)

时间:

鱼米之乡是哪里的美称(中国的鱼米之乡是哪里)(图1)

湖南湘阴县城一角

湖南省湘阴县风光

湘阴县,湖南省岳阳市下辖的县。湘阴县全县总面积158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为58.3万人。

鱼米之乡是哪里的美称(中国的鱼米之乡是哪里)

南北朝时期,刘宋元徽二年,也就是公元474年,因为益阳县过大,不便管理。于是分益阳、汨罗、湘西三县交界之地置一新县,这就是湘阴县置县之始。

关于湘阴县名的由来,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得名于湘山,另一种说法是得名于湘水。

湘阴县历史上曾长期归属于长沙管辖,从设县开始一直到建国以后的1952年,这漫长的一千多年里,绝大部分时间是由长沙管辖的,只有从唐代中后期开始,曾短暂由岳州管辖过一段时间!

宋元明清时期,湘阴县一直归属于长沙管辖。公元707年,析湘阴县东部地置昌江县,昌江县就是平江县的前身。1952年,湘阴县由长沙专署改属湘潭专署,1964年又改属岳阳专署,1966年,从湘阴县划出5个区设立了汨罗县。

湖南省湘阴县风光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啼妆自俨然。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这是唐代诗人、湖南澧州人李群玉写的《黄陵庙》组诗中的一首。此诗今人读来,依然心中柔肠寸断、感慨万千!

黄陵庙,位于湖南省湘阴县洞庭湖畔,又名二妃庙。是当地百姓纪念尧帝之女,舜帝二妃娥皇和女英的地方。

传说当年黄帝南巡,登临湘山,后来人们就把此山命名黄陵山。山上的二妃庙,就被人们称之为黄陵庙。根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的记载,“湘水西流,径二妃庙南,世谓之黄陵庙也。”

传说秦始皇过洞庭湖时,泛舟湖上,遇大风浪,始皇帝所乘之舟几近倾覆。问之何故,有人云此乃湘君之地也,湘君为湘水之神,估计湘君对始皇帝心怀不满;又云此处有祭祀湘夫人的祠堂。后来,始皇帝急投传国玉玺于湖中,风浪乃止。

始皇帝上岸以后,心中大怒,命三千兵士伐尽湘山之树,又命人推尽湘山之土。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亦曾记载过此故事,只是当时的长沙太守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却因此被刘表的部下黄祖所害。由此可见,二妃庙历史悠久矣!故人们把位于湘阴县的二妃庙,称之为中国第一座二妃庙。

湖南省湘阴县风光

湘阴县因为地处洞庭湖区,离湖北省较近,古代的湖北省境内是楚国的统治中心。所以,在古代,这里就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和一些名人逸事。

在湘阴县,有一个地方叫做白马寺镇,据历史典籍记载,昔日屈原被放逐于沅湘之间时,曾经骑白马从此地渡江,后人在此立寺,名曰白马寺。白马在古代属于神兽和祥瑞,是稀罕之物,如刘邦曾经宰白马盟誓“非刘姓为王者,天下共击之”等。

刘备的养子刘封就是湖南湘阴县人,东汉末年,长沙郡治在今湖南湘阴县境内。刘封作为刘备养子,曾经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时,刘封听信谗言而未起兵救关羽,最终导致荆州之地尽失,刘封被刘备赐死。

当然,湘阴县近代最有名的人当数左宗棠,作为清末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之大让他青史留名!

湘阴县是典型的平原地形地貌,境内有规模很大的“湘阴文庙”,还有“潇湘八景”之一的“远浦归帆”,2005年,湘阴县复建了远浦楼,从而让昔日名胜重现当年气象。此外,湘阴县境内还有南泉古刹、文星塔、状元塔等古迹值得一游。

湘阴县曾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渔业百强县、湖南水产品总量第一县、湖南省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回顾湘阴县的漫长历史,文王罗子国,始皇名罗城。唐代署岳州,宋代名湘阴。湘资二水流,名气传洞庭,湖上湘阴县,鱼米天下闻。远浦楼前渔歌唱晚,美哉湘阴!左公柳下忆峥嵘岁月,壮哉湘阴!

八百里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