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的秉性有哪些(荷花的植物特征)
缠枝莲纹兴起在宋代,
在元、明、清三代非常盛行。
特别是青花缠枝莲纹作为主题纹饰
荷花的秉性有哪些(荷花的植物特征)
或辅助纹饰被大量运用在陶瓷器面上。
中国人为何如此喜爱缠枝莲纹呢?
为何喜欢用青花来表现它呢?
缠枝莲纹饰是缠枝纹的一种,
缠枝纹是瓷器装饰的纹样形式之一。
因其图案花枝缠转不断,
故称缠枝纹,明代称为“转枝”。
其构图机理是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
作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展开,
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
再在切圆空间中或波线上
缀以花卉并点以叶子,
便形成枝茎缠绕,
花繁叶茂的缠枝花卉纹或缠枝花果纹。
缠枝莲、缠枝牡丹、缠枝菊、缠枝石榴、
缠枝灵芝、缠枝宝相花等纹样统称缠枝纹。
二方连续形式的缠枝纹循环往复,
变化多端且婉转流畅,
节奏明快,因此最为常见。
缠枝莲纹兴起在宋代,
在元、明、清三代非常盛行。
它被大量运用在陶瓷器面上,
从盘、碗、瓶、壶、杯、炉、洗
等等器物上皆可看到它的身影,
它的广泛适应性使其
和各种器形完美的结合。
它被作为主题纹饰
或辅助纹饰装饰着瓷器,
以刻、划、印、堆塑、
镂空、彩绘等各种技法表现着。
特别在元明清三朝
缠枝莲纹被大量装饰在青花瓷器上,
受到从皇室到百姓的一致喜爱。
花在中国人的传统里一直是
美好、吉祥、繁荣、希望的象征。
莲,辞海上的定义是
“莲、莲蓬,《尔雅﹒释草》‘菏,芙渠……其实莲’。
后多与荷混用,莲花即荷花”
莲花受到中国人的广泛喜爱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饱酿着中国的文化精神,
成为中华民族审美理想标准之一,
也常常是人格风范的象征,
故一直以来为人们所推崇和追慕,
成为文学与艺术的永恒题材之一。
宋周敦颐《爱莲说》充分体现了莲的
自然秉性、形态特征同伦理道德、
人文精神和人格理想相比赋予的审美观念。
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写的是花喻的是人而立的则是为人的标准。
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心目中,
花卉植物的含义又有些不同,
赋予了更多一层含义,
主要象征权威、
等级和财富,
象征地位永久。
他们爱莲希望臣子象莲花一样洁身自好,
并取谐音“清廉”。
但他们更爱缠枝莲,
希望皇室百代连绵。
莲花和佛教有极大的关系。
自佛教在汉代传入我国开始,
和佛教有关的符号、纹饰、文字
便在我国流传扩散。
莲花装饰的全盛期在魏晋以后,
随着佛教思想的广泛传播,
莲花的内涵与中国传统的理念互相渗透,
乃成为我国工艺美术装饰中普遍采用的题材。
中国人对莲花和旋涡纹的喜爱由来已久,
莲花和忍冬纹都和佛教有极密切的关系,
佛教思想和中国文化、心理感受的完美结合,
在中国人的心中早有喜欢缠枝纹的根,
佛教的传入应该是个催化剂,
使中国人对缠枝纹的喜爱
从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形式美和情感因素
上升到哲理的高度。
而莲花和忍冬纹的结合产生的缠枝莲纹
是种完美而理想的图案,
具备形式美和丰富的内涵,
特别当缠枝莲纹以青花的蓝、白色表现时,
它的内容和形式是完美的,
人们可以从中发现所有的美好情感寄托。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宗教的力量逐渐淡化,而留下来的则是缠枝莲纹不可替代的纹饰功能,这也使得它成为了青花瓷器上不可替代的主流纹饰。那么今天壹瓷君为大家带来的这款缠枝花卉纹青花品茗杯,杯体清新素雅,简单的缠枝莲纹装饰,尽显禅意祥和之气,带给您满满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