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花园网 > 养花知识 > 花草养护 >朝颜花和夕颜花(朝颜花图片)

朝颜花和夕颜花(朝颜花图片)

时间:

朝颜花和夕颜花(朝颜花图片)(图1)

侘”成熟于千利休的茶道,“寂”成熟于松尾芭蕉的绯句。

朝颜花和夕颜花(朝颜花图片)

作为日本茶道鼻祖的“千利休”也有众多的小故事。他生活在日本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时代,差不多在明朝万历年间左右。他虽然是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幕僚,可并无得到重用,于是只能寄情茶道,掬清水、抟粗泥、修草庵,用纯净、质朴,构造了一套新的审美系统。

在这个时期,日本贵族还在模仿中国士族喝茶,丰臣秀吉甚至还在北野大会上用黄金打造了一个茶室,绚丽奢华。而千利休却用泥土和草庵构造了一个三四平米的“待庵茶室”,用最质朴的黑乐茶碗来喝茶,在简陋朴素中寻求茶道的精神,也就是“侘”。后来这件茶室也成为了日本仅有的三大国宝茶室之一。

那么什么是“侘”呢,我们可以从这三个例子中一探究竟。有一天黄昏,千利休看到了一群自由的野草,于是将它们割下捆好用绳子捆住顶部,这样一座草屋就形成了。第二天一早,解开绳子,草屋又重新回归大地。这是一种简单至极的美。第二则是“水中月”,当时千利休制作了一盏看起来很普通的漆器“水中月”,献宝给织田信社,反被同行嘲弄。可当他将它注满水,放置到月亮下,月亮倒映进来,便形成了镜花水月。还有就是千利休在自己家种了一大院的牵牛花,特别好看,在当时牵牛花还特别罕见,也被叫做朝颜花。丰臣秀吉听说后,表示想去看看,千利休于是隆重下帖并准备了茶会。可当丰臣秀吉带着一众人马前来赏花时,却发现,花全没了,所有牵牛花都被千利休摘掉了。丰臣秀吉气得暴跳如雷,可千利休什么都没说,只是带着怒不可遏的丰臣秀吉来到茶室:在壁龛之上,珍贵的宋代铜器上,独插着一枝朝颜,上面还沾着几滴露水。千利休把所有的牵牛花都毁了,留下了这一枝就是“侘”的感觉。说白了,这是一种个人感觉的表达,对纯净、物品灵魂本身的追求。另外,我也很喜欢千利休的一句名言,“美,只有我说了算”,审美永远涉及的是个人的私人领域,美在于感觉,不在其他。

“侘”在于本质,“寂”在于时间。拿一个石头为例,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石头上慢慢布满了青苔。被风雨摧残的破旧石头与绿意盎然的青苔自然交融在一起,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古拙清新之感。日本人非常喜欢这种石头,并认为这些青苔就是石头随着时间内在生发出来的,青苔的出现正是时间的痕迹。

松尾芭蕉就是将“寂”推向成熟的人。他出生于日本江户时代,正值中国清朝顺治、康熙时期。松尾芭蕉十岁就开始做大将藤堂家的侍童,与藤堂良忠一起学习俳谐。在藤堂良忠死后,他曾多次出门远游,并创立“蕉门”,将俳句形式推向顶峰。后世之人将他尊为俳圣,是三大古典俳人之首。

在他的俳句中常见“寂”的元素,这种被时光侵染的事物,也让松尾芭蕉的俳句有着超乎寻常的色彩。

比如最为人们熟知的《古池》:幽幽古池,青蛙一跃,扑通一声响。

又比如《蝉声》:蝉声似幽静,但可穿岩石。

《奥之细道》:春将去也,枉教鸟啼婉转,鱼目含泪。

用极短小的语句,记录刹那间的灵光。将自然、感悟、片刻的志趣凝结为俳,宛如一滴晶莹剔透的露水。而其中“古池”、“蝉声”、晚春等,都带有光阴的色彩,使诗人笔下的自然多了一层流转变化的意味。松尾芭蕉常常能在朴素的日常事物中发现禅意,从不完美的事物品味出人生的悲欢喜乐。同时,我也很喜欢其中的一则俳句:“我仰望上苍,所秘藏的梅花,一如仰望神”。

这种时光的美是一种惊心动魄的。

“侘”、“寂”在千利休和松尾芭蕉手中重新焕发光彩,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解构与诠释。因此侘寂也成为了日本三大美学之一。在我看来“物哀”、“幽玄”、“侘寂”分别对应着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物哀”看见衰败的忧伤,第二阶段“幽玄”,正视自然的衰败,第三阶段“侘寂”从衰败中汲取美感,洗净铅华、返璞归真地追求自然与自我的平衡。

幽幽古池,斑斑绿窗,恰有一人,如彼斯神。从古代而来的侘寂,也在当代重新焕发了生命。这本《现代侘寂》收录了众多侘寂风的房子,也许哪一座就是心中的“梦中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