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花园网 > 养花知识 > 花草养护 >桃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防治方法)

桃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防治方法)

时间:

桃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防治方法)(图1)

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昆虫纲鳞翅目蛀果蛾科小食心虫属的一种昆虫。又名桃蛀果蛾。果树害虫,为害桃、苹果、梨、花红、山楂和酸枣等。成虫体灰白或灰褐色,雌虫体长5~8毫米,翅展13~18毫米,雄虫略小。在没有套袋的果园,受害常比较严重。那么桃小食心虫的危害规律是什么?如何科学防治?

桃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防治方法)

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如下:

1.越冬幼虫。根据多年调查,桃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结扇圆形冬茧在树冠下的土壤内越冬,95%以上的越冬茧分布在树干周图2m范围内。垂直分布以0-5cm土层占75%,6-10cm土层占25%。每年5月中下旬,旬平均气温达到17℃以上时幼虫即开始出土。出土量取决于降爾量。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5月下旬至6月上旬降雨偏少年份,全年蛾量明显偏少,说明降雨有利于幼虫集中出土。

桃小食心虫防治方法

桃小食心虫,也是一种苹果、梨、桃、李树的主要食心虫,它也是鳞翅目害虫。在我国西北方地区的果树受害严重。

形态特征

成虫白色或灰白色,前翅中部有一蓝黑色三角形大斑,基部有7个蓝黑色斜立鳞片。卵初期为橙色,后期变为橙红色或深红色,几近圆形,外壳有刻纹。幼虫体长1.5厘米左右,又圆又胖,桃红色。虫蛹体长近1厘米,黄褐色复眼红色体上无刺。

发生习性

桃小食心虫,每年发生的世代较梨小食心虫少,它们均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冬。春季随着温度的升高,开始出土化蛹、羽化,世代重叠严重,危害加大。所以,在虫害高发区应从幼虫出土后就开始防治。

成虫夜间活动,6月份开始产卵,幼虫孵化后行至果面,桃小食心虫,蛀入果实,可直达果心。

防治措施

防治桃小食心虫,也是采用幼虫、成虫相结合的措施来防治。

桃小食心虫防治最佳时间

提及桃小食心虫,也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桃蛀果蛾,相信很多果农并不陌生,甚至有不少果农因为这种小虫子危害大面积蛀食果实、大幅降低果实的品质而头疼。虽然名叫桃小食心虫,但它不仅仅只危害桃树,而且对苹果、梨、桃、杏、李、山楂、海棠等很多种果树都有普遍性危害。

如果果农在果园管理上比较粗放、气候温湿度不适,果树就容易发生小食心虫危害,如果在虫害发病初期防治不及时,将会导致园内果树上果实深受受害,发生果面遭受污染破坏、果肉被蛀虫啃食、果实畸形脱落以及不能食用等问题,比较典型的特征就是:果面有蛀口、果面果胶,形成有大量虫粪的“豆沙馅”果实或凹陷畸形的“猴头果”病果,桃小食心虫,受害的果实也会发生过提前成熟、过早落果的现象。可以说,桃小食心虫不论是对果实的品质,还是对果园的产量,或者是对果农的种植收益,都有极大的危害性,而且世代交替危害,桃小食心虫,防治起来十分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