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细菌性条斑病如何防治(槟榔细菌性条斑病照片)
槟榔
槟榔细菌性条斑病如何防治(槟榔细菌性条斑病照片)
85%~100%
。重病株叶片因病变褐枯死,严重影响槟榔的生长和产量。槟榔细菌性条斑病有哪些症状表现?槟榔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原因是什么?用什么农药可以防治槟榔细菌性条斑病?以下
养花卉号种植网
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槟榔细菌性条斑病症状与危害
槟榔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侵染棋榔叶片,也能为害叶柄和叶鞘。
1
、叶片初期症状为暗绿色至淡褐色水渍状的椭圆形小斑点或形成
1~4
毫米宽、
5~10
毫米长的短条斑,条斑多时密集排列成栅栏状,或汇合成不规则形的大块病斑,其周围有明显黄晕圈,病斑穿透叶片两面。在适宜条件下,病斑沿叶脉间扩展可形成宽
1
厘米,长
10
厘米以上的长条斑,病斑后期变深褐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渗出淡黄色、黏胶状液滴(菌脓),重病株病叶破裂,变褐枯死。叶柄受害,病斑呈棕褐色,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无黄晕,病斑深达叶柄组织
2~5
毫米,其维管束变褐色。
2
、叶鞘病斑褐色至深褐色,穿透叶鞘两面,无黄晕,微凸起,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发病严重时,叶鞘病斑累累,造成整个复叶枯死。切取病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切口处有大量细菌从薄壁组织涌出。
二、槟榔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病规律
带病种苗、田间病株及其残体是病菌的主要侵染来源。病原细菌潜伏于病组织内,第二年春雨开始,细菌从病组织溢出,借雨水、流水和露水传播,从槟榔叶片的伤口和自然孔口侵人引起发病;昆虫、污染的农具及农事操作也能传病。带病种苗调运作远距离传播。气温在
15.5~17.5
℃的多雨天气此病害发生严重,尤其在台风雨或暴风雨季节,有利于病原细菌的繁殖、传播和侵染,病害发展迅速,易发生流行。发病高峰期通常出现在
8~12
月份;
1~2
月份低温干旱,病情减轻。若当年的雨季或台风提前,发病高峰期也随之提前出现。低洼地或靠近水源的槟榔园,湿度髙发病较重,山坡地种植的槟榔则发病较轻。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幼苗和结果树发病较轻;
2~6
龄幼树则发病较重。但在台风雨季节,结果树受害也严重。
三、槟榔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方法
1
、培育或选种无病健壮种苗。
2
、加强槟榔园管理,消灭荒芜,排除积水,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田间病死株及其残体进行深埋或烧毁。
3
、在发病初期喷射
1%
波尔多液或
500
毫克
/
千克链霉素或四环素,每两周喷
1
次。有病史的槟榔园,台风雨过后及时用上述药剂喷雾
1~2
次。
以上就是
养花卉号种植网
对槟榔细菌性条斑病的危害,如您有更好的防治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养花卉号种植网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