豢养石榴

时间:

豢养石榴(图1)

新疆华凌三农草原牧业有限公司大型肉牛养殖产业园内,3万多头牛儿们都戴着自己专属电子数据档案电子耳标。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杨斌摄

豢养石榴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热依达报道)近日,记者走进新疆华凌三农草原牧业有限公司养殖产业园,蓝天白云下,上万头体格健壮的肉牛吃草正酣。牛儿们戴着电子耳标,每一头都有自己的专属电子数据档案;通过饲喂信息中心软件系统,精确按照标准取料并投放。

这个养殖产业园建在塔城市恰夏镇窝尔塔阿树塔斯村,占地11600亩。

“通过电子耳标可以得到每一头牛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治疗,我们也会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精准饲喂,按照它们的生长阶段和身体状况来配比营养套餐、成长套餐等。借助智能化,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和管理水平。”新疆华凌三农草原牧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曹晖说。

记者走进塔城市恰夏镇窝尔塔阿树塔斯村新疆华凌三农草原牧业有限公司大型肉牛养殖产业园。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杨斌摄

和智能化的养殖管理模式相比,牛圈就显得格外“简陋”。放眼望去,牧场上伫立着一排排用竹夹板做成的围栏。曹晖告诉记者,“养牛不盖棚”是这里的一大特色。“牛怕风不怕冷,这样用竹夹板做围栏,能给牛群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让它们充分释放天性。同时,相比圈舍,围栏饲养透风性好,能有效降低疾病传播。”

这样的圈养方式使资产效益实现了最大化,“传统养殖棚圈建设头均投资约为1万元至1.5万元,而围栏饲养则将头均固定资产投资降至1000元左右。省下的资金我们就可以投入到肉牛的饲养和培育中,实现良性循环。”曹晖说。

新疆华凌三农草原牧业有限公司大型肉牛养殖产业园内,饲料车正在给3万多头牛精确按照标准投放饲料。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杨斌摄

竹夹板做成的围栏将整个牧场分为了育种区、繁殖区、育肥区、选配选育区等,根据每头牛不同生长阶段“入住”不同区域。“这里的牛可以说每一个区域都住过,跟我们上学一样,每个阶段都必不可少。”曹晖说。

目前,产业园区内存栏安格斯采精种公牛30头,本交种公牛350头,安格斯核心母牛1100头,新疆褐杂母牛9800头,育肥公牛2万头。

恰夏镇拥有35万亩耕地,其中草场面积占28万亩,当地群众多以养殖放牧为生。但长期以来,受制于养殖技术和牲畜品种限制,养殖业难成气候。

2018年9月,当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新疆华凌三农草原牧业有限公司,在村里新建了集肉牛良种选育推广、高效繁育管理、规模育肥经营于一体的科技型肉牛产业化龙头企业。

记者走进塔城市恰夏镇窝尔塔阿树塔斯村新疆华凌三农草原牧业有限公司大型肉牛养殖产业园。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杨斌摄

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公司通过引进建立良种肉牛核心繁育种群,持续选育提高生产性能,推动了当地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当地土牛正常出栏体重只有400多公斤,经过我们这些年不断选育提高生产性能,我们繁育出的塔额黑牛出栏前体重已经达到了800公斤左右。每头塔额黑牛可以让当地农牧民增收3000元以上。”曹晖说。

曹晖说,公司的目标就是打造中国肉牛第一品牌,让国人吃上自产雪花牛肉。公司将继续扩大繁育规模,提升肉牛品质,让更多的农牧民享受到现代化养殖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