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树东(蓝树摄影)
推荐文章
本文摘自意大利古今艺术鉴赏杂志FinestresullArte。潘特西蕾的艺术文摘已获得授权将该杂志文章翻译成中文。原作者FedericoGiannini与IlariaBaratta。所有图片均来自所注博物馆/教堂/图书馆网站或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授权渠道。所有中文文字版权均为潘特西蕾的艺术文摘所有。
皮特·蒙德里安《草棚》-1897-1898-海牙艺术博物馆,荷兰海牙
蓝树东(蓝树摄影)
皮特·蒙德里安《苹果蓝》-1891-海牙艺术博物馆,荷兰海牙
皮特·蒙德里安《构图A》-1920-国立现代当代美术馆,意大利罗马
皮特·蒙德里安《森林》-1899-海牙艺术博物馆,荷兰海牙
皮特·蒙德里安《乌莱附近的树林》-1908-海牙艺术博物馆,荷兰海牙
皮特·蒙德里安《月亮初升时海因河上的树木》-1907-海牙艺术博物馆,荷兰海牙
皮特·蒙德里安《红树》-1908-海牙艺术博物馆,荷兰海牙
皮特·蒙德里安《蓝树》-1909-海牙艺术博物馆,荷兰海牙
对这位来自阿默斯福特的艺术家而言,1911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蒙德里安首次拜访巴黎。他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决定返回(之后1912年1月再次前往巴黎居住)。在法国首都,蒙德里安与立体派先锋运动接触,特别是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若尔日·布拉克(1882-1963)和费尔南·莱热(1881-1955)。这些人全都比蒙德里安小十多岁,但却给蒙德里安上了重要的一课:可以用线条和颜色来表达事物本质。毕加索等人在塞尚基础上继续前进,使用纯粹的塑形元素(颜色、线条、平面)塑造体积感。与立体派接触之后,蒙德里安的艺术作品不再具有任何表现主义或主观内涵。但是,在一点上这位荷兰艺术家无法与立体派相容:立体派依然以现实为基础,而蒙德里安却想要试图现实。不过,他们之间的相会依然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此之后诞生的第一幅作品是蒙德里安艺术生涯上的另一块里程碑:《灰树》。
皮特·蒙德里安《灰树》-1911-海牙艺术博物馆,荷兰海牙
皮特·蒙德里安《苹果树花开》-1912-海牙艺术博物馆,荷兰海牙
皮特·蒙德里安《画作4/构图VIII/构图3》-1912-海牙艺术博物馆,荷兰海牙
皮特·蒙德里安《色块椭圆构图2》-1914-海牙艺术博物馆,荷兰海牙
皮特·蒙德里安《构图IV/构图6》-1914-海牙艺术博物馆,荷兰海牙
皮特·蒙德里安《构图10(码头与大海)》-1915-克勒勒-米勒博物馆,荷兰奥特洛
巴特·范·德·莱克《代尔夫特沙拉油招贴画初步设计稿》-1919-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
皮特·蒙德里安《色块构图3》-1917-海牙艺术博物馆,荷兰海牙
皮特·蒙德里安《格栅构图9:亮色棋盘格构图》-1919-海牙艺术博物馆,荷兰海牙
皮特·蒙德里安《红色、黑色、黄色、蓝色和灰色构图》-1921-海牙艺术博物馆,荷兰海牙
关于潘特西蕾的艺术文摘
Penthesileia,寄生在意大利/法国泛艺术史类纪录片、书籍、报刊上的野生翻译菌。每日更新2021年(不定期)阅读主题:揭开符号的面纱|解读欧洲文艺复兴后期/手法派/巴洛克/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托寓画及各种符号周六主题:绘画流派微系列|以最简短文字介绍21个不可不知的绘画流派周日主题:宗教画锦囊|明辨圣经场景与圣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