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描写片段(油菜花描写春天的眉眼儿阅读答案)
推荐文章
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漫忆当年油菜花
油菜花描写片段(油菜花描写春天的眉眼儿阅读答案)
文士明
近日,周围的人们纷纷呼朋唤友,去远郊近县观看盛开的油菜花,即便未能成行,也不忘频频呼吁,热情可掬。我因为身体原因不方便也不太愿意外出,所以并无参与其事,但大家的这一动态,却自然而然地勾起了我的思忆,令我想起往昔自己与油菜花之间的一番难了之情。
小时候的春天,我们最喜爱去家乡小镇周围的乡村踏青、登山,感受春的气息和春的滋味。偶尔也能看到油菜花,大概是当时油菜种得不多,零零星星的不成规模,似乎吸引不了大家的眼球。而油菜花平平常常的黄色,也确实赶不上桃花灼灼的红艳,与漫山遍野、气势宏大的映山红之绚丽灿烂更是无法比拟,故而大家对它的兴趣的确不够大,便没有留下过什么很深的印象。
后来上山下乡到了农村,可就大不一样了。因为我们知道了油菜是生产队每年一茬很重要的庄稼,社员们一年到头所吃的食油全靠它解决,同时压榨过油后的菜籽饼既可作养猪喂牛的饲料,又可作肥料,而油菜的嫩茎叶还是一种美味的蔬菜,枯干了的油菜茎杆又是很好烧的柴火,与干棉花茎杆一同成为当时生产队社员冬天夜晚开会和政治学习用来取暖的最好燃料。对于农民来说,油菜浑身是宝,自然也让我等知青加深了对它的感情,尤其钟爱上了美丽的油菜花,爱它为我们带来了春光春意、春心春情,爱它彻底唤醒了被严冬催眠过的田地,拉开了春耕生产的序幕,率先把一年的美好希望送进了大家的心房。那年头,各地普遍对种植油菜具有很高的积极性,种植的面积通常都占生产队里土地的较大比例,但若上级提出再扩大油菜种植面积,社员们还是会欣然赞同,一定能够尽量完成扩种任务。但是,我们插队落户所在的这块地方却有一点特别,其时高度普及双季稻,并要求水田里一律种植紫云英作为早稻绿肥,因而一般来说水田里种植油菜并不太多,大量的都种植在旱地里。每年秋高气爽时节,大家便挑着满满的油菜苗担子和肥料担子,去到或宽或窄、或高或低的小山坡上,将一面面山坡的梯土全都种上了油菜。还别说,油菜这种生物具有很不错的特性,对它的种植相当简单,刨一个小浅坑,丢下一根油菜苗,放进一点肥料,再用土将其根部培紧,就成。它还较为抗干旱耐贫瘠,少见有病虫害。种下以后,除了拔一拔杂草,追一次把肥以外,基本上不要怎么打理。不过,在漫长的冬季里,它也一直长得并不咋的,蔫哩吧唧,显不出一副神气活现的样儿来。可是面对我们带点担心的疑问,富有经验的老农却不置可否,只是一味高深莫测地笑着。
待到来年立春过后,只要天气稍微转暖,尤其是经受到一场春雨的洗礼,这油菜就像突然吸收到了仙气一般,“疯”长起来,挺拔起来,田地里一片绿油油的,充满了无限的生气。很快,它就长得有半个大人高,伸出若干根长长的枝条,枝条上面又分出很多杈丫,翠翠的绿,加上茂密的绿叶,便给人一种绿得特别晶莹的感觉。慢慢地,那杈丫的顶端又冒出了不少花苞,整株上下都有,先就令人感到一种果实累累的气魄。尽管此刻尚时有寒潮侵袭,但已然阻挡不了油菜那早就喷发出来的勃勃生机,包括其新生花苞中生命的律动。
不经意间,门前翠绿的油菜田里冒出了几朵黄橙橙的鲜花,在遍野的绿色中格外醒目。还没等你回过神,又有许多朵连续不断地怒放开来。我们一群年轻人欢呼着奔向油菜田地里去,想在第一时间里感受到油菜花的芬芳和清香。让我们简直不敢相信的是,数不清的花朵就在我们眼皮底下纷纷绽开了花苞,张扬着亮丽的笑脸,在春阳温暖的抚摩下,在和风轻柔的吹拂中,款款摆动,像是在跳着妙曼的舞蹈欢迎我们。一时间,这油菜田里便非凡地热闹起来,花们仿佛有过预先的约定,突然从各处冒出,赶来参加这一场应是其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盛大的欢乐聚会。令人分明能够看到它们争先恐后、或拉或推、熙熙攘攘的拥挤状,分明能够听到它们你呼我叫、或高声喧哗、或低语呢喃的欢乐声。偏偏那些善解风情的蜜蜂蝴蝶竟然那么信息灵通,也接连不断地赶了过来参与花们的狂欢。而那些与花们没有亲密接触习惯的小鸟也忍不住飞来凑热闹,在上空不停地啾啾欢叫着,像是在为花们的欢聚放声高歌或呼喊助威。何其妙哉!趣哉!美哉!我们看得也有点心花怒放了,胸间那一冬积累下来的郁闷残余立刻呼之而出,荡然无存。
到傍晚下工时分,田野中的油菜地里花儿都开满了,连成一片,到处都可看到一块块的金黄色,就像大地上任意铺着的无数块华丽的黄色地毯,在夕阳晚霞的映照下,散发着黄灿灿的绚丽光辉。尤其蔚为壮观的是,三两日间,住房周边的山坡梯田居然成了油菜花海,浩浩荡荡的一大片,很有气势;再举目四望,远远近近的山坡山头也莫不如此,皆成了一片黄色的花海。就像天地间突然出现了一位道行高深的魔法师,将无数块硕大无朋的金黄色壁挂层层叠叠地悬立在我们四周,直把我们看呆了,惊奇呆了。这样,我们如同生活在油菜花当中了,整个人几乎就像被随处可见的油菜花包围。只要走到户外,眼睛看到的就是油菜花的金黄,鼻子闻到的就是油菜花的馨香。
油菜花的香味较为浓郁,远远地闻去却是一种淡淡的芳香,似有若无,如同淡妆素雅的女士给人的那种舒适宜人感觉。但惟其数量众多了,巨大了,汇聚起来所形成的力量与气势便颇具震撼之感,给人以无比浓烈深重的感受。常常是一阵清风吹过,油菜花的芳香便像钱塘江的潮水一样铺天盖地般涌来,浮动在你的周围,浸淫着你的全身。它湿湿的润润的,满含着春阳的温暖、春风的清爽与泥土的芬芳。当它慢慢地注入你的鼻翼,或缓缓地流经你的喉头,你会感觉到它的温馨、柔软、滋润,还有点甜蜜蜜的脆爽爽的味道,你会达到不饮而微醺的境界;而当它通过周身毛孔进入你的身体时,你会慢慢感到通体舒泰,四肢百骸无比轻松。
油菜花盛放的时节,吹来的风甜丝丝的,上方的空气甜丝丝的,还如我们知青中一位会写诗的老兄所说,就连人们说话、打喷嚏时,喷出的气也是甜丝丝的。在这个时节,我们干活都爱选择靠近油菜花海的地方,一边劳作,一边欣赏着由这美丽的春花所形成的格外绚丽灿烂的春景、特别迷人养眼的春光。看花儿在春风中轻轻摇曳,看蜂蝶在花丛间恣肆欢舞,尽情地闻着呼吸着花儿醉人的芳香。工间休息的时候,大家就会欢叫着,一窝蜂地涌向油菜地,将自己融进花海,与花儿融成一体。年轻的女孩和半大小伙子们自然免不了在花丛间打闹追逐,还编织出一个个花环佩戴在头顶和颈项上,他们的身上沾满了花瓣的碎片、金黄色的花粉及芳香的花蜜,惹得一些痴情的蜜蜂在他们收工后还跟随着追进了家门。那些一贯任劳任怨、不知休闲的大嫂大婶们也围着花儿转,观看着,品评着,交谈着,兴许是憧憬到了丰收的喜悦,她们饱经风霜雪雨的脸上都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一次,有位女知青将一朵油菜花插在一个大婶的头上,引起大家嘻嘻哈哈的笑声,几个人还拉拉扯扯地把大婶推到高处展示,大婶憨厚地笑着说,我这大半辈子还从来没有戴过花,戴上不知好看不?好看!大家不约而同地齐声回答,巨大的声浪伴随着爽朗的欢笑飘向半空,大婶满足地摇了摇头,脸儿笑得就像身旁那娇嫩的油菜花一样。而我们这几个并不好静的知青,要不就同一些老农坐在花旁闲谈,评说着油菜的长势,估量着油菜的产量,能够榨出多少油来,每个社员大概能够分得到多大数量,更多的时候则在大谈着春耕生产的事情;要不就躺在花间,乱扯各种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和奇闻趣事,或者跟着那位会写诗的老兄吟诵唐诗宋词,什么“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啦,什么“思睛好,日影漏些儿。油菜花间蝴蝶舞,刺桐枝上鹁鸠啼。闲坐看春犁。”啦。兴奋起来就高声吼歌,甚至篡改歌词,大唱“可爱的一朵油菜花,塞地玛丽亚……”,“你送我一枝油菜花,我要诚恳地谢谢你……”,甚至干脆胡吼着“油菜花下死,做鬼也风流!”﹍﹍难得的油菜花盛放时节啊,可真是个飘香的季节,甜美的季节!
后来,我养了蜜蜂,与油菜花就更亲近了。养蜂人都知道油菜花在养蜂事业中所具有的很特别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都知道油菜花蜜是我国最大宗、最稳产的蜜种。而我们那块地方恰恰是,每年只有在春天有一届可真正称得上是蜜源的花期,那就是先后盛开的油菜花和紫云英花。越过严冬后的蜜蜂,其群势已然非常弱小了,必须在油菜花开期间好好进行繁殖发展,形成强群,并发展出更多的群数,方可在紫云英盛开期间取蜜和花粉(那时养的主要是中华蜂,少有取王浆的),获得收益,油菜的生长及开花情况自然便成了相当关键的一件事。所以此刻对我来说,关心油菜花的开放,已经不仅仅是出于一种对生产的关注及欣赏与享受美的需要,而且还多了一定的带某种功利性的期盼。我对油菜花的关注程度便明显地非同一般了,简直与它结就了不解之缘,心中甚至还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油菜花情结。每年一旦春节过后,我就在居住地方圆十华里范围内考察油菜的生长情况,还了解和收集到近些年来的一些有关资料,企图总结出某种规律,以便开展预测。而当油菜开始开花以后,我往油菜地里去得更勤密了,长时间地观察着花儿的开放状况与趋势,观察着蜜蜂采集的具体情况;我还关注起天气的变化,关注起有线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因为蜜源花的流蜜情况(有无及质量、数量)是与天气阴晴及具体的温度、湿度紧密相关的。待到油菜花盛开之时,我更愿意久久地待在油菜花海之中,除了必要的技术上的观察外,很多时候我并没有具体干什么事,而是在静静地欣赏。欣赏着油菜花的美,具体的美,浑然的美,特异的美,恢弘的美;欣赏着蜜蜂们的采集行为,那千辛万苦,积微成多的辛劳过程,那不辞劳苦、敢于奋争、矢志不渝、一往无前的积极精神。我觉得,这是一种最美丽、最奇妙的享受,真的是尽善尽美,妙不可言。用这样心情和方式来观赏油菜花,我觉得才是达到了最高最美的境界。我常常为之兴奋,为之陶醉,偶尔在花间睡着了,那被花的芳香与蜂的吟唱熏陶出来的梦也特别香甜。
哦!多么令人难忘的当年油菜花。那美丽而多情的油菜花!
邓丽君《桃花开在春风里》
作者简介:文士明,网名文明之士。1965年邵阳市一中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务农。1978年考上大学,毕业后分至湖南长沙某高校执教,后来调任学校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同时兼做教学工作,退休时为该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作者从小爱好诗词阅读与创作,退休后常有佳作在朋友圈里流传,受到广泛好评。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