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子树苗什么时候移栽最合适(梨子树图片大全)
推荐文章
基金项目秋霜梨—油用牡丹立体种植模式
基金项目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2018ABA073)。
梨子树苗什么时候移栽最合适(梨子树图片大全)
陈法志等
油用牡丹是兼具食用、药用、观赏等多种价值的新兴木本油料作物,牡丹籽油富含α-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白藜芦醇、角鲨烯等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是营养保健价值较高的功能性食用油。油用牡丹是多年生落叶灌木,生态适应性较强,根系发达,耐旱、耐寒,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收益期长,不与粮争田、不与农争地,适合丘陵山区、坡岗地林下种植。
秋霜梨是速生、丰产的晚熟梨新品种,果实耐贮运、个大、品质优,品种综合性状良好,堪称“梨中之王”。秋霜梨平均单果重700g(最大800g),皮薄核小,脆甜清香,含可溶性固形物14%~16%;一般在10月中下旬成熟,常温下贮存至次年5月果皮不皱缩、果实不变软、不变味;结果早、产量高,二年生树产量可达11250~15000kg/hm2,四年生树产量可达75t/hm2以上。秋霜梨自花授粉能力强,特抗病虫害,适宜密植。
湖北悦尔牡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湖北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北省老促会精准扶贫示范企业,2017年在贫困县大悟县投资发展秋霜梨和油用牡丹种植,规模达到333.33hm2以上,在专家指导下,根据油用牡丹和秋霜梨的生长习性,按照林业复合经营系统理念,公司开展了秋霜梨—油用牡丹立体种植新模式试验示范,取得了初步成效,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现将秋霜梨—油用牡丹立体种植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油用牡丹选用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的凤丹牡丹。凤丹牡丹是油用牡丹主要栽培类型,含油率在24%左右,2月上旬萌动,花期3月底至4月初,花后110d左右果实成熟采收,栽植后3~4年进入丰产期,平均产牡丹籽1800~2250kg/hm2以上。秋霜梨为晚熟品种,丰产性好(图1),花期4月中旬,果实成熟期10月上中旬,栽后第2年产量12~15t/hm2,栽后第3年进入丰产期,产量达60t/hm2。
图1秋霜梨挂果性状
秋霜梨是落叶乔木树种,喜光照,根系分布较深,萌芽晚(4月萌芽),落叶晚(11月落叶)。油用牡丹属落叶小灌木,不耐高温,夏季需要遮阴环境,根系分布较浅,萌芽早(2月初萌芽),落叶早(9月)。秋霜梨和油用牡丹处于不同生态位,有一定互补性。一是二者的根系分布在不同土层,肥水竞争性不强;二是二者快速生长期不同,油用牡丹萌动早、快速生长期在春季3—5月,秋霜梨萌动晚、快速生长期在夏季5—8月;三是秋霜梨夏季枝叶繁茂,为油用牡丹提供遮阴环境,可减轻夏季高温对牡丹叶片的伤害,延长牡丹绿色期,有利于增加光合积累,促进牡丹生长、提高产量;四是油用牡丹种植在秋霜梨行间,可控制杂草生长,提高覆盖度和土壤墒情,且牡丹施肥、除草等管理措施有利于改善梨园土壤环境和小气候环境,有利于梨树生长。
2套种配置模式
秋霜梨栽植株行距1.5m×4.0m,栽植密度约为1650株/hm2。秋霜梨树带宽2.0m,行间套种油用牡丹,油用牡丹距离秋霜梨主干1m,每个秋霜梨行间栽植4行油用牡丹。油用牡丹采取宽窄行栽植模式,宽行距1m、窄行距0.5m(图2)。秋霜梨11—12月栽植,油用牡丹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栽植。
图2秋霜梨行间套种油用牡丹模式
3油用牡丹栽培技术
3.1地块选择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地势高燥、通风向阳的地块,要求坡度<25°、土层厚30cm以上、pH值6.0~7.5、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土质为沙壤土或壤土。在林下栽植时,上层林木的郁闭度应小于0.5。
3.2整地施肥
栽植前1个月对地块进行翻耕,深度30~40cm,清除杂灌、杂草、石块,开挖排水沟,厢面宽2~3m,厢长依据地块具体情况而定,厢面略呈龟背形,厢沟宽25~30cm、沟深20~30cm。结合整地施用商品有机肥7500~12000kg/hm2,施用20%辛硫磷颗粒剂150~225kg/hm2和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75kg/hm2杀虫、灭菌。
3.3种苗选择与处理
选用凤丹牡丹三年生播种苗或二年生嫁接苗,要求苗木为一级苗或二级苗。将一级苗和二级苗分开,剪去折裂根,截短过长根,然后将苗木放入50%福美双800倍液或70%多菌灵800~1000液中浸泡5~10min,晾干后蘸泥浆种植。
3.4栽植
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宽行距100cm,窄行距50cm,株距40~50cm。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栽植。若开沟栽植,要求沟宽30cm、沟深30cm;若挖穴栽植,要求穴长30cm、穴宽30cm、穴深30cm。栽植时使根系舒展,扶正苗木,边填土边提苗,使根颈部高于地面2cm,踏实,浇透定根水。
3.5幼苗期管理
3.5.1除草。及时中耕除草,坚持“除早、除小、除了”,行间采用机械除草或覆膜防草,禁用除草剂。
3.5.2施肥。栽后当年不施肥,第2年开始每年施2次:2月,沟施复合肥600~750kg/hm2,沟深10~15cm,施后原土覆盖;11月,施饼肥3000~4500kg/hm2或有机肥4500~7500kg/hm2,混合过磷酸钙750kg/hm2,沟施或穴施,沟或穴深15~20cm,施后原土覆盖。
3.5.3整形修剪。栽植时,在苗木根颈以上3~5cm处将茎干剪除,翌年秋季落叶后每株选留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枝条作为主枝。定植后2~3年内每株选留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主枝3~5个,其余全部去掉,在主枝上逐年增加侧枝。对于主干和主枝基部的萌蘖枝,应及时剪除。
3.5.4除去花蕾。栽植后第2年、第3年春季,将萌发的花蕾全部摘除。
3.6成龄期管理
3.6.1根部施肥。每年施基肥1次、追肥1次。11月,施用基肥,可施饼肥2250~3000kg/hm2或商品有机肥4500~7500kg/hm2,混合高氮型缓释肥(26-9-9)600~900kg/hm2;开花后10~15d内,追施平衡型复合肥(15-15-15)750~1200kg/hm2。施肥方法参照3.5.2。
3.6.2叶面追肥。3月上旬喷施1次0.2%硼酸。4月中下旬开始,喷施氨基酸叶面肥,每10~15d喷1次,连续喷施2~3次。
3.6.3修剪。按照因树制宜、剪密留疏、去弱留强、弱株重剪、强株轻剪的原则,于每年冬季剪除宿存的枯枝、叶柄以及病虫枝、细弱的内膛枝、重叠枝[2]。对于枝条分布均匀、丰满的植株,每个主枝保留2~3个结果枝,将基部萌蘖枝和旁枝全部去掉;对于偏冠的植株,在缺枝方向选留1~2个萌蘖枝培养。修剪掉的枝叶土埋或集中销毁。
3.6.4密度调整。进入丰产期后,隔行或隔株调整密度,保留12000~15000株/hm2。
3.7病虫害防治
油用牡丹苗常见病害有灰霉病、根腐病和褐斑病等,虫害主要有蛴螬和红蜘蛛等。病虫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并交替施用。化学农药按照《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8321)的规定执行。秋季及时清除残叶枯枝,集中销毁;冬季施用石硫合剂清园。
3.8牡丹籽采收与处理
果荚呈黄褐色或果荚腹缝线稍开裂、籽粒黄褐色或褐色时采收。用剪枝剪将果实剪下,采下的果实堆放在通风干燥处,厚度不超过20cm,并经常翻动,促进果皮开裂。不能开裂的果实使用脱粒机脱粒。种子脱出后,继续摊晒至种子含水率达到11%以下,即可贮藏或运往加工厂加工。
4秋霜梨栽培技术
4.1园地选择
宜选择背风向阳、土层较厚、排灌方便、交通便捷的地块建园,要求地块周边无柏树、土壤pH值5.8~7.5、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土质为沙壤土、地下水位在1.0m以下。若地块坡度大,应修建梯田。注意做好果园小区、路、沟、渠规划。
4.2整地
栽植前1个月进行整地,并按栽植株行距挖宽、深各80~100cm的栽植沟穴。挖沟穴时将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穴底先填埋30cm厚的作物秸秆,每穴施用40~50kg腐熟农家肥、3~5kg钙镁磷肥作底肥,表土与底肥混合后回填入沟穴内,填至离地面20cm后灌水浇透,然后继续回填底土至略高于地面。
4.3栽植
4.3.1栽植密度。平地、滩地或坡度<6°的缓坡地为长方形栽植,坡度为6°~15°的缓坡地为等高线栽植,栽植株行距1.5m×4.0m。
4.3.2苗木选择。秋霜梨苗木选用一年生嫁接苗,要求生长健壮、根系完整、芽饱满、无病虫害,苗木质量符合《梨木苗》(NY475—2002)的规定。
4.3.3栽植技术。在栽植沟内按株距挖宽、深各30cm的栽植穴。栽植前,将苗木根系蘸上泥浆,然后将苗木放入穴中央,保持根系舒展,嫁接口高于地面5~10cm,扶正苗木,纵横成行,边回填土边提苗,踏实。填土完毕后,沿树苗周围做直径1m的树盘,浇足定根水,嫁接部位露出土面,树盘盖一层细土或覆盖稻草等秸秆保湿。
4.4土肥水管理
4.4.1土壤管理。新建果园从第2年开始,每年秋冬季结合施基肥进行扩穴改土,向外扩展50~80cm,翻耕深度40cm,将有机肥料或有机质与表土混合均匀后施入底层,底土施入上层,树盘内覆盖秸秆、绿肥等。
4.4.2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产量进行施肥,每年施肥2~3次。秋施基肥:秋季果实采收后,结合深翻改土施基肥,初结果树每株施用有机肥料30~50kg,盛果期按每产1kg果实施有机肥1kg以上的比例施肥。合理追肥:第1次追肥为花后肥,初果期树每株施复合肥0.8kg,挂果盛期树每株施复合肥1.5kg;第2次追肥为果实膨大肥,在果实膨大期进行,以钾肥为主、配施磷肥和氮肥,采用根施和叶面施肥相结合的方法追施。
4.4.3水分管理。根据土壤墒情灌水,萌芽期、花后、果实膨大期如遇持续干旱天气,需及时灌水,灌水后及时松土。提倡使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措施。梅雨季节,果园易积水,应及时排水防涝。
4.5整形修剪
4.5.1整形。主要采用纺锤形树形,干高60~80cm,树高3m左右,中心主干上着生10~15个小主枝,小主枝围绕主干从下至上螺旋式分布,间距20cm,小主枝与主干角度80°左右,小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
4.5.2修剪。幼树主要培养树形骨架,以拉平枝条为主,剪除过密枝、病虫枝,控制和利用徒长枝,通过抹芽、摘心或拉枝形成结果枝。挂果盛期树主要疏除过密枝、病虫枝,增加树冠透光性,培养结果枝组,树冠外围新梢长度控制在30cm左右。对衰老的结果枝组进行更新复壮,对过长的主枝回缩至健壮枝芽处。
4.6花果管理
4.6.1保花保果。花期喷施0.2%~0.3%硼酸或0.2%磷酸二氢钾,或果园养蜂,均可提高坐果率。
4.6.2疏花疏果。秋霜梨每株留果量30~35kg,及时疏除过量花果、病虫果、畸形果。每隔20~30cm保留1个花序,每个花序留1个发育良好的边蕾、边花或边果。按照留优除劣原则,在花后14d开始疏果,树冠中后部多留、枝梢先端少留,侧生果和背下果多留、背上果少留。
4.6.3果实套袋。选用耐风吹雨淋、透气性良好的优质梨专用袋,在花后20d套袋。套袋前喷1次杀虫、杀菌剂,药剂剂型选用粉剂或水剂,药剂干后套袋。
4.7主要病虫害防治
4.7.1梨锈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幼果。萌芽展叶期喷施1∶2∶200的波尔多液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500~6000g/hm2或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以后每隔10d喷1次,连续喷施3次。
4.7.2梨黑星病。主要危害枝梢、果实。冬季修剪的枝叶集中深埋,萌芽前喷施3°Bé石硫合剂,花蕾膨大期和花后各喷施1次0.5∶1∶100的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每隔2~3周喷1次。
4.7.3梨小食心虫。产卵初盛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每5d放1次,投放30万~45万头/hm2;孵化盛期,可以选用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或25g/L溴氰菊酯乳油2500~5000倍液喷雾防治。
4.8采收
根据果实成熟度、用途和市场需求合理确定采收期,采后即上市的果实可适当晚采,采后长期贮藏和长途运输的果实不宜晚采。选择晴天气候凉爽时采收,采收时进行预分级,剔除过熟果、畸形果和病虫果。
5效益分析
秋霜梨—油用牡丹立体种植模式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发利用山区荒坡发展秋霜梨、油用牡丹特色产业,充分利用了土地和温、光、水、热资源,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产出,经济效益显著,不仅可以生产优质梨,还可以生产牡丹花、牡丹籽等产品,丰产期优质梨产量60t/hm2、牡丹花产量900kg/hm2、牡丹籽产量1500kg/hm2,可加工成优质牡丹籽油300kg/hm2、牡丹花茶3万朵/hm2,综合收入可达到30万元/hm2以上。二是秋霜梨—油用牡丹复合经营是上乔下灌的立体种植模式,二者生态位互补,增加了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形成林业复合经营系统,有利于改善小环境生态和保持水土,生态效益显著。三是该模式可延伸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游、中小学生科普研学等二、三产业。油用牡丹花可加工成牡丹花茶、牡丹籽油等健康产品,秋霜梨可加工成饮料等,规模化种植可带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油用牡丹花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牡丹花大、清香、繁茂,寓意富贵吉祥,连片种植成牡丹花海,可吸引人们踏青赏花,品尝牡丹花茶等;秋霜梨国庆期间上市,正值秋季旅游高峰期,可吸引游客采摘品尝酥脆多汁的梨。“春赏牡丹花、秋品秋霜梨”,可打造乡村特色休闲游,带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