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菊松(石菊花)
推荐文章
李玉震
石菊松(石菊花)
一、基本情况
商余山(今名大青山),位于马楼乡的西南10公里,是鲁山唯一载入《唐书》的一座名山。据清嘉庆《鲁山县志》载:“商余山,东南三十五里(华里),今名青山,又名笔架山。南连南召之域(今属方城县)。”大青山系伏牛山余脉,西南东北走向,东南是沙庄村,西北是董庄村的瓦房庄、乔庄自然村,东北是袁盘村的河口、红椿木沟自然村,西南临方城县四里店乡成化沟村。南北平均长约4.5公里,东西宽3.5公里,总面积计15.75平方公里,共有村民1700余人,耕地1200多亩,非耕地2000余亩,盛产花生、红薯,农、林、牧业发展较好,农民生活为温饱偏上水平。
二、历史记载
据《唐书》和历代《鲁山县志》记载,商余山有如下历史遗迹:
第一,唐代皇家忠烈元延祖及其子元结的故居在商余山。据颜真卿所撰并书《元君表墓碑铭》云:“君讳结,字次山,……父延祖,清静恬俭,历魏成主簿,延唐丞,思闲,辄自引去,以鲁县商余山多灵药,遂家焉。”唐开元十年(722年)元结生于斯,在他32岁擢进士及第以前就生活在商余山,并著有元子十篇。元延祖卒,葬在商余山。元结于40岁以后曾任道州刺史、容州都督兼侍御史、本管经略使,左金吾卫将军兼御史中丞。大历七年(772年)元结卒,被授为礼部侍郎,葬于鲁山青条岭泉陂原。
第二,大青山有太灵古祠。据《全唐诗》载:元结在《演兴》辞并序中云:“商余山有太灵古祠,传云豢龙氏祠,大帝所立,祠在少余西乳峰之下。”今祠虽不存,但史载颇详。
第三,“商余灵药”为鲁山古代八大名药之一。明嘉靖《鲁山县志》载,时人黄桂林赞《商余灵药》诗一首:“物产由来著土宜,商余异出独希奇。桔疑仙并苏耽种,杏拟庐山董奉遗。松径丝苓殊蜀芍,云崖石菊等商芝。活人异味应无算,先拆家为盖以斯。”还有时人陈孜、江溥、蒋希周都曾赋诗赞颂商余灵药,可见商余药在当时是颇有盛名的。
三、景观特点
第一,山景游览区。大青山山势奇异,风景诱人。正如清嘉庆《鲁山县志》所记述的:商余山“三峰峭起,巍峨巍巍,与晒衣山皆雄大,冠东南诸山(海拔523米)。往往烟云封麓,微露其顶,若神山空浮,可望不可即,或梢云冠,不见其际,其旁岗峦无数,……皆所其蟠结起伏耳。”这是对商余山自然景观的写照。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是无法写出活灵活现的真情实感的。特别是夏秋季节登山举目四望,山峦起伏,纵横连绵,森林密布,一片绿洲。当进入深秋以后,到处山花烂漫,果实累累(酸枣最多),景色优美,赏心悦目,使人流连忘返。
第二,森林景观。青山青,青在林多,青在草丰,青在水绿,那里土厚地肥,成为鲁山浅山区森林覆盖率和植被率最好的地区。在林业方面,基础雄厚,上世纪50年代初期和70年代后期,大青山区是鲁山乃至全省林业战线的先进典型,先后涌现出李材林、沙振海两位省级林业劳动模范。现在林业仍然很好,据初步估算,有以柞木林为主的林地面积8000余亩,自生林面积6000余亩,森林覆盖率50%左右,还有草原面积5000余亩,总植被率达到80%左右。大青山完全有条件开发成以林业、林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生态旅游区。
第三,灵药景观。早在1300多年前鲁山“商余灵药”就闻名遐迩,赞为一景,现在中药材达50余种。由于那里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大量种植中草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应该宏扬“商余灵药”的历史传统,把大青山开发成具有林药兼优特色的名胜旅游景点。
第四,自然景观。大青山区域的自然景观是很诱人的。有三个特点:一是地理条件奇异。马楼西南不远处有一地名叫“商余口”,即商余山的山口,还有个山丘俗称“转山”,由此入山公路开始叉道,分别进入两个山口:往南为山岔口村,通往青山南侧,至方城县边界;往西为石门村,通向青山西侧的碾盘庄、董庄、里王庄村。人们只要一进入山口,就豁然开朗,地面宽阔,就能看到以山水林为主体的自然景观。二是环境幽静,村庄隐蔽,只见树木,不见村落,许多农舍都隐约在森林深处。在1944年5月日寇侵犯豫西,国民党许昌督察专员公署和鲁山县政府先后迁驻大青山:专署驻滉潭沟、沙庄、罗家、后岭等自然村,不久南迁12公里的今方城县的大店街;县政府驻大青山西麓的乔庄自然村。驻鲁日军在一年多时间内,从没进犯过大青山及其周围地区,那里始终没有沦陷,成为遭受沦陷的平原地区逃难者的避风港。三是居民健康长寿。正是由于大青山地区的山青水秀,环境幽雅,给那里村民带来良好的健康状况,人们的体质、寿命等方面要好于和高于周边地区,因此这里开发生态环境旅游是可行的,将是游人的好去处。
四、有利条件
第一,交通比较方便,青山两侧都通汽车,水泥公路沿青山东南和西北两侧,直达方城县交界。第二,区域广阔,居民较少,每平方公里不足百人,尤其是从青山根至山顶属无人居住区,建成森林公园具备优越的条件。第三,青山附近还有多处较好的旅游景点,如张良镇境内的嶂斗山、玉皇顶、老婆渴和澎河水库上游1000余亩水面,约距大青山4―5公里,有利于开发成连片旅游景点。
李玉震,鲁山县马楼乡沙庄村人,1932年1月生。1948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县政府财粮科、县粮食局、县政府人事科、县委宣传部、县委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等单位工作,历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政协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等职。1992年离休。在省市县文史资料上发表文章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