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花园网 > 绿植养护 > 室内绿植 >樟子松的养殖方法视频(樟子松的养殖方法有哪些)

樟子松的养殖方法视频(樟子松的养殖方法有哪些)

时间:

樟子松的养殖方法视频(樟子松的养殖方法有哪些)(图1)

20世纪60年代,由于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不同民族、不同口音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加格达奇,伐木、打枝、集材、归楞、装车……林区造就了一座城,也养育了几代人。然而,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发展方式由此改变,生产方式也因此而变。一切砍伐工作都被按下了停止键,大家的日常工作从砍树变成了护树、栽树,工具从油锯换成了铁锹、镐头。对于那些“早把他乡作故乡、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林业工人来说,换一种生活方式势在必行。

塔河林业局镇内全景

樟子松的养殖方法视频(樟子松的养殖方法有哪些)

2020年4月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直属的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以下简称“林业集团”)。一年多来,林业集团党委深刻学习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尤其是在集团面临发展的转型期、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之时,党委书记于辉向全集团提出,要紧紧围绕“强党建、优生态、促发展、惠民生”的发展战略,以思想的大解放谋划新征程、以效率的大提升实现新目标、以开放的大格局激发新动力,特别强调决不能用旧理念对接新形势、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加快转思想、转思维、转思路,引领集团未来发展。这些都为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健康发展征程,全面实现自然生态、生产生活向上向好,进一步廓清了思路、奠定了基础。

增值——生态价值从无形到有形

提到大兴安岭林区,人们总会想到这里春天的雪中花开、夏日的避暑圣地、秋季的缤纷山色、严冬的银白世界,一年四季,四季皆美景,被赞为“金鸡冠上的绿宝石”“绿色宝库”等。但对于大兴安岭林区蕴含的生态价值,还一直没有一个定量的评判。

2021年4月,为进一步精准量化生态建设成效,林业集团以2018年为评估核算基准年,启动森林和湿地生态产品评估与绿色价值核算科技成果评价,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点围绕森林资源保育土壤、林木养分固持、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康养、林木产品供给等进行评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点围绕湿地提供生物栖息地、固碳释氧、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降解污染、固土保肥、营养物质积累和科研文化游憩等进行评估。

湿地——云梦故里

2021年8月,林业集团发布评估信息结果。评估按照森林和湿地2个生态系统服务类别,以及16项生态系统功能类别和34个生态系统指标类别,测算出大兴安岭森林和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每年7828.89亿元,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为每年5993.23亿元,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为每年1835.66亿元。

评估同时还测算出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量为每年157.78亿立方米,相当于该地区水资源储量的96.21%,固碳量1656.94万吨。在此基础上针对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的重要功能,测算总结出“四库”的年价值,其中“绿色水库”总价值2134.31亿元、“生物多样性基因库”总价值1613.42亿元、“净化环境氧吧库”总价值1226.07亿元、“绿色碳库”总价值902.56亿元。

这次评估是林业集团近年来坚持生态优先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探索从木材生产到生态保护,再到生态产品供给转化和价值转换成效的一次科学化、价值化检验,为林业集团巩固生态地位、发挥生态作用、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更加具体翔实的科学指导和数据支撑,也为大兴安岭“十四五”时期生态建设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

增绿——林地面积从锐减到回升

“看到原始森林越砍越少,心里很是不舍。”林业集团森林资源处陈克强为探明森林状况,基本上徒步走过林区的每一个角落,他说:“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活立木总蓄积量有了提升,虽然质量还比不上以前,但只要我们一直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收获。”大兴安岭林区在开发前,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7.3亿立方米,到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总量已经不到6亿立方米。近年来,林业集团积极探索促进大兴安岭林区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截至2020年底,活立木总蓄积达到6.14亿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6亿立方米,林地保有量787.7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6.2%,建有各级自然保护区31处,湿地保有量153.02万公顷。

林业集团古莲河露天煤矿以“还矿山绿色,护绿水青山”为主题,实施矿山还绿工程,将绿色矿山建设纳入企业长期发展规划,与安全、生产、防火等指标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合理布局植树补绿、复垦复绿。目前,已完成绿化面积27亩,种植樟子松、云杉1400株,种植花卉13.5万株;恢复治理过采区、历史排土场608亩,撒播草籽1900斤,植树近3万株。

其实,大兴安岭林区人工林面积不到2%,林业集团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森林养护、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上。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先后有4万余名林业工人从伐木转行管护,为增绿护林做出自己的贡献。

冰上杜鹃

赤狐

林地面积和质量的回升也吸引了野生动物的回归。

“候鸟可以成为衡量生态环境是否健康的标准,候鸟繁衍生息的地方,生态环境一定是好的。”一名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一边展示着相机里的照片,一边赞叹着大兴安岭林区这些年的变化。近年来,林业集团持续开展“金雕行动”“猎鹰行动”“兴安系列”“清网行动”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系列专项行动,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不断扩大,野生动物种群分布明显增长。同时,通过监测点、监测站、监测区,建成点面相结合的监测网络,在南瓮河、呼中、绰纳河、北极村、双河等自然保护区,先后救助70余只金雕、棕熊、长耳鸮、苍鹰、凤头蜂鹰、东方白鹳、红脚隼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还相继发现丑鸭、东方白鹳、红脚隼、灰头麦鸡、普通鸬鹚、紫翅椋鸟、纵纹腹小鸮等23种物种。

增效——经济结构从单一到多元

伐木工人放下斧锯,告别以采伐为主的生产活动,必须去寻找新的发展出路。为了实现职工增收、企业增效,林业集团和所属的林业局都想了不少办法。

位于北纬53度线的漠河林业局前哨林场被誉为“最北先锋哨”,建场50多年来,坚持“创全国一流的生态林场、创全国一流的党建阵地、创全国一流的森防阵营、创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管理样板”的目标,先后37次获得国家、省部级表彰奖励,被中组部表彰为“烈火攻不破的战斗堡垒”,孕育了“永葆忠诚、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甘于奉献”的前哨精神。尤其面对转型转变,前哨林场党总支围绕“对党最忠、意志最坚、生态最美、产业最优、民心最齐、团结最紧、干劲最足、职工最富”的发展定位,积极探索“党员先蹚路、带领群众富”的经验做法,给职工以信心,帮职工谋出路。

近年来,前哨林场先后通过扶持职工种植木耳、蘑菇、灵芝30万袋,养殖鸡、鸭、鹅、兔2000余只,参与职工年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开办前之哨超市、林之韵山产品、绿之忆文化用品、永康医药、熊熊淘气堡、九号茶社等产业,月产值约35万元,参与职工年增收也可达8000元以上;前哨林场还注重大力发展特色精品民宿,精心打造“景区景点+文创基地+精品民宿”新业态,用好用活红色资源,高标准建设红色一条街,通过提升培训能力和接待水平,讲好前哨故事,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绿色产业真正兴旺起来。

塔河林业局城镇鸟瞰风光

不仅是前哨林场,各林业局和林场都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增收增效活动。阿木尔林业局红旗林场建设“红旗人家”民宿旅馆,用老物件、报纸糊墙和农家菜地、家禽养殖等营造怀旧氛围,打造怀旧文化旅游品牌。塔河林业局在塔林林场建成集休闲、住宿、餐饮、商超于一体的4000平方米综合服务区;在沿江林场改建民宿,建设1500亩美人松主题公园、2000平方米采伐历史主题公园和2000平方米蓝靛果采摘园;稳步推动札林库尔国家森林公园、塔丰百福山、塔林五峰七崖、马林森工文化主题教育基地、沿江配套服务区等景观景点建设,打造具有塔河特色的旅游品牌。

春情、夏景、秋实、冬雪,为大兴安岭林区打开了四季的大门,林业集团党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先锋、示范、活力、亮剑、联心“五大工程”为支撑,以生态、改革、发展、管理、民生“五张答卷”为检验,让这片近800万公顷黑土地上的每一幅画景都愈加耀眼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