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花园网 > 绿植养护 > 室内绿植 >苦蒿的种植方法(苦蒿泡水喝的种植方法)

苦蒿的种植方法(苦蒿泡水喝的种植方法)

时间:

苦蒿的种植方法(苦蒿泡水喝的种植方法)(图1)

拼音YīnChénHāo

别名因尘(《吴普本草》),马先(《广雅》),茵蔯蒿(《雷公炮炙论》),茵陈(《本草经集注》),因陈蒿(《本草拾遗》),绵茵陈(《本经逢原》),绒蒿、细叶青蒿(《广西中兽医药植》),臭蒿、安吕草(《江苏植药志》),婆婆蒿(《山东中药》),野兰蒿(《湖南药物志》)。

出处《本经》

苦蒿的功效与作用(苦蒿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除去杂质,去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茎直立,木质化,表面有纵条纹,紫色,多分枝,老枝光滑,幼嫩枝被有灰白色细柔毛。营养枝上的叶,叶柄长约1.5厘米,叶片2~3回羽状裂或掌状裂,小裂片线形或卵形,密被白色绢毛;花枝上的叶无柄,羽状全裂,裂片呈线形或毛管状,基部抱茎,绿色,无毛。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成圆锥状;总苞球形,苞片3~4层,光滑,外层小,卵圆形,内层椭圆形,背部中央绿色,边缘膜质;花杂性,淡紫色,均为管状花;雌花长约1毫米,雌蕊1枚,柱头2裂,叉状;两性花略长,先端膨大,5裂,裂片三角形,下部收缩呈倒卵状,雄蕊5枚,聚药,先端尖尾状,基部具短尖,雌蕊1枚,柱头头状,不分裂。瘦果长圆形,无毛。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部多生于山坡、河岸、砂砾地。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主产陕西、山西、安徽。此外,山东、江苏、湖北、河南、河北、四川、甘肃、福建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幼苗多揉成团状,灰绿色,全体密被白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6~10厘米,多弯曲或已折断;分枝细,基部较粗,直径1.5毫米,去掉表面的白毛后,可见明显的纵纹。完整的叶多有柄,与细茎相连,叶片分裂成线状。有特异的香气,味微苦。以质嫩、绵软、灰绿色、香气浓者为佳。

化学成分茵陈蒿含具利胆作用的有效成分蒿属香豆精,

药理作用①利胆作用

炮制过筛,拣去杂质,除去残根,碾碎,再过罗去净泥屑。

性味苦辛,凉。

归经入肝、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注意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

复方①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茵陈蒿汤)

各家论述①《汤液本草》:"仲景茵陈栀子大黄汤,治湿热也;栀子檗皮汤,治燥热也;湿则泻之,燥则润之可也。此二药治阳黄也。韩祗和、李思训治阴黄用茵陈附子汤,大抵以茵陈为君主,佐以大黄、附子各随其寒热也。"

临床应用①治疗传染性肝炎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黄蒿(又名:滨蒿、北茵陈)、小白蒿等的幼苗,在东北等地作茵陈蒿使用。劲直蒿的幼苗在西藏地区作茵陈蒿使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