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木图片(龙须木开花寓意)
推荐文章
漫步于冰城哈尔滨繁华的街市,时而可见名曰“湖北理发”的理发店出现在大街一侧,逼仄的小店很不惹眼。记得深港发艺、广州发廊、上海烫发等店名曾一度大行于世,现以“湖北”冠名于店铺字号,又是何故?
旧中国的东北的理发业,向来有“南帮”与“北帮”之分,同行之间称为南方屋子与北方屋子。
“南帮”的从业者中湖北广济人占绝大多数,也有少许上海和扬州人,店铺的白布招幌上写着“湖北理发”的字样,理发技术精湛、讲究发式造型,深受老板、艺人、娼妓的欢迎,店铺占据繁华的闹市区和聚集在游乐场所附近,服务于高端客户获利较丰厚。
龙须木图片(龙须木开花寓意)
“北帮”则是以河北宝坻人为代表,也有极少数北京与本地人,店幌上有“河北理发”字样。北帮的理发店铺多设在大车店附近和劳动人民聚居区,主要为广大民众服务,以价格低廉赢得百姓的青睐,效益靠数量取胜。
理发业南北帮并存现象,消逝于1956年的公私合营运动……
美发“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直接关系到人的形象,也有许多的讲究,人人皆知含糊不得,而那些持业人员更是厉害,因为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持有一道“圣旨”。
圣旨,理发人的荡刀布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位深得皇帝喜爱的皇太子忽然生了种怪病,“头皮无发脸上生”变成了“怪物”,太医久治不愈。束手无策的皇帝使出最后一招,召谕天下寻求良医,令人出乎意料的此怪病竟被一位京城的剃头匠治愈。皇上要封剃头匠为官,他坚辞不受。无奈之下,只好赐他一面写有“剃天下人头发”的圣旨。后来,剃头匠的刀子钝了,便应急在“圣旨”上揩一揩,居然锋快。于是乎,以此为生计糊口的剃头匠便依葫芦画瓢,纷纷亮出招牌。渐渐地“圣旨”演变成今天的荡刀布了,“挑子”也便成了剃头匠代名词。
在旧社会,理发行业人士在相互之间交往交流时,会使用一些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定用语,即“行话”或“海底”。因旧时的理发业老师傅们多以作古,理发业行话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亟待保护,现将行话与普通话相对照如下,供方家欣赏:
顾客——老焦
自称——老取(取山)
农民——托拉古
自学者(半路自学)——橹生子
女人——甲子
漂亮——版亮
眼睛——召子
大胡子——毛牌
熟顾客——老点
无须者(光嘴巴)——俏班
说话——脱弦
理发店——取山窑
影响生意——影活
排班——换班
剃光头——取光山
剪分发——取草
刮脸——滚营子
洗头——桨草
烫发——烧草
烫断头发——开天
快剃(剪)——马点
慢慢剃(剪)——牛点
钱——把
给钱——馈把
留下——采了吧
不留——踏了吧
木梳——抄子
刀子——青子
水刷——滚水鱼
刀荡(皮制磨刀布)——圣旨
扁担——小梁子
理发挑子的前部分(有铜锅的那部分)——前支子
理发挑子的后部分(有坐凳的部分)——后凳
凭挂刀荡的木杆子——旗杆
挂毛巾与围巾的钩子——龙须木
杆上的方块木头——吊斗
招揽生意用的响器——唤头
十个数字的叫法——溜、月、望、窄、中、申,新、章,错、溜(十跟―相同)9
旧时的理发业者以剃刀和推拿为长,时下盛行的电动推子和剪子等理发用具当年是根本不存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切落后的事物终将被淘汰。昔时,湖北理发——美发业的顶级品牌,人们心中的“南波万”和“高大上”,现在的许多人并不知晓其辉煌的过去,在美发工作室盛行的当下若再将湖北理发作为店名,想必是业内人对过去的一种怀旧或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