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花园网 > 绿植养护 > 室内绿植 >波莱罗舞曲(波莱罗月季)

波莱罗舞曲(波莱罗月季)

时间:

波莱罗舞曲(波莱罗月季)(图1)

今天将要分享的是作曲家拉威尔及其代表作品《波莱罗舞曲》。

波莱罗舞曲(波莱罗月季)

#01

拉威尔是19、20世纪之交的法国作曲家,相比于拉威尔,德彪西的名字似乎更为大家熟知。

而拉威尔是和德彪西同时代的音乐大师,也有许多非常受欢迎的音乐作品。在西方音乐史中,常把德彪西、拉威尔归为印象主义乐派。

拉威尔在作品数量上不如其他一些作曲家庞大,但其作品的精致典雅、明亮均衡、色彩鲜明、富有个性等特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映像。

拉威尔是公认的管弦乐音色处理大师,作品音响色彩丰富,配器五彩缤纷。

《波莱罗舞曲》是拉威尔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928年,在当时很快获得了成功,至今都是音乐会上常演不衰的保留曲目。

乐曲全长17分钟左右,乐曲中采用单一曲调的两个音乐主题进行重复变化发展,通过配器上不同乐器的演奏和组合来丰富音乐色彩,不断保持音乐的新鲜感。

#03

拉威尔从小喜欢西班牙音乐,而这部作品的主旋律便表现出了和西班牙音乐一样整体平稳、轮廓鲜明的特点,使用了3/4拍子,有西班牙的舞曲风格,但不是西班牙民间的传统“波莱罗舞曲”,这首乐曲速度更慢,节奏也不同,相对比较自由。用打击乐进行固定节奏型的伴奏,音乐结构上采用了变奏曲式。

所谓变奏曲式,指的是由一个基本的音乐主题最初陈述和若干次的变奏所形成的音乐结构。

变奏曲式的组成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A1,A2,A3,A4等等…可以一直往后延续,A部分是最开始乐曲呈现的部分,按顺序依次是变奏1,变奏2,变奏3等,通过各种变奏手法来发展音乐。

而《波莱罗舞曲》中,采用了两个音乐主题,也就是还有一个B主题,因此可以称作双主题的变奏曲。

虽然乐曲很长,但其主旋律是基本保持不变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其他手法来进行变奏,最突出的便是音色的变化,以此形成了丰富的音乐色彩。

#03

下面根据结构再来欣赏乐曲。在乐曲的开始,先用长笛柔美的中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用小军鼓的固定节奏音型以及中提琴、大提琴的拨奏来进行伴奏,开始的音乐主题呈现的这两个乐句我们将其称为A,之后开始A1第一个变奏部分,换为单簧管来演奏主旋律,伴奏上加入了长笛,演奏和小军鼓一样的固定节奏音型,之后音乐进入了B和B1部分,和主题产生了一定的对比,接着A2也就是音乐的主题再次出现了,使用了双簧管进行演奏,弦乐组拨奏进行伴奏,大管和小军鼓演奏固定音型。

紧接着便出现了A3段落,加入了铜管组圆号来演奏固定节奏,长笛和小号八度演奏旋律,乐器变多了,音响更丰富了。

之后音乐又经过了B2、B3、A4、A5等变奏段落,每一段都和前面的A段和B段形成音色上的对比,乐器的使用逐渐越来越丰富,直到A8和B8段落最后一次重复这两个音乐主题,来到了乐曲的最高潮部分,木管、铜管、弦乐、打击乐各个乐器组达到了最丰富的状态,力度也越来越强,达到十分辉煌的效果,在全奏中结束了全曲。整首乐曲呈现出一个大的渐强趋势,进入高潮部分。

通过聆听这首作品,我们听到了乐器音色的丰富,拉威尔不愧为管弦乐配器的大师。

这首作品展现了他对管弦乐配器技巧出色的运用,是公认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需要我们细细的品味。

希望通过欣赏这首《波莱罗舞曲》,为大家打开了解拉威尔的一扇门,能通过其作品感受管弦乐的魅力,感受音乐带来的丰富色彩表现。

配音:王波

文字:李泽召

策划:王波、王丰、周宛鹿、李泽召、薛泽旭

编辑:张娴、潘娴、罗丽敏

排版:林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