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筋木(牛筋木图片)
推荐文章
牛筋木
“硬木派”的理论始自抗倭名将戚继光前辈的《纪效新书》卷六比较武艺赏罚篇:“凡长枪,牛筋木,锋要轻利,重不过两;杆要梢轻,腰硬根粗”。“软木派”的理论始自明末清初枪术大家吴殳《手臂录》:“枪材,以徽州牛筋木者为上(古时候,徽州是木材交易地,并非牛筋木的产地,牛筋木,所指牛筋木,应为牛筋条),剑脊木次之,红棱劲而直,且易碎。白蜡软,棍材也。”
牛筋木(牛筋木图片)
戚继光前辈理论应用场景是战场,吴殳前辈理论应用场景是游场(民间搏击)。战场上是大阵仗,号角一响只需前进,不能后退,使用软杆即不能阻挡敌人的进攻,还会造成误伤。民间遭遇战就不同了,前后左右上下空间皆要利用得当,闪挪腾移皆可。两种战斗场景完全不同,不能作为棍与枪杆的唯一准则。在窄巷厮杀中,使用硬木腾挪不易;在平原数万精兵冲锋,软木无用。
牛筋木图片
言归正传,对于初学者其他不用考虑哪种材质最好,只要能用就行.便宜的就是白蜡木,网上很多卖这个的.十块钱一根如果买的多可能会更便宜.再结实一点的就是牛筋木,龙柏,铁匠木(铁甲木)六道木,九道木(这两种其实是一样的木质密度,只是纹理不一样而已).还有许多只在本地产的酸枣木,鸡骨木等等.因为我国地大物博,所以很多我只听过,没见过。甚至是都没听过.
大家本着一种原因原则,是我个人总结的,不管是树木还是藤木。买这种整棵生长的.尽量不要买经过车床加工的,因为这种材质已经被破坏了里边的纤维组织。自己练习可以用,不能用来对练或者说实战.
还有一个需要说明,鞭杆不用买太多,有三种就够了“轻,中,重”.这里指的是鞭杆的重量.轻的用来学习招式.技法.逐渐熟练掌握之后,自己的手腕力量,身体素质提高了再用"中"重量的.最后用来练功力,用"重的".还有就是你一直用重的,可能哪天身体不舒服.比如感冒,工作繁重精力不够.所以就换回“中”,“轻”重量的..这样用来保护自己不受伤.
牛筋木是什么树的木头
“枪”杆在铁制品和木材之间进行选择,毋庸置疑肯定要选择后者,“枪”杆外面有竹片附着,能增强其光滑度,里面包括牛筋木、铜条、铁条等,不仅不易弯曲,反而增强了“枪”的柔韧性并减轻了重量,外部还会用油漆涂刷,减少腐蚀,提高使用时间。
另外,这一时期的将士基本上会身穿铠甲,铠甲的重量以及坚硬度自然不言而喻,战胜敌人最普遍的方法就是需要穿破敌人的铠甲,一击致命,在这种情况下,兵器的选择尤为重要,甚至起到了绝定性的作用。
但是,当时的冶炼技术并不是非常的精炼,因此需要不断的磨练,需要消耗大量的材料,复合材料的选择也是经过多方面的考量。
如果“枪”杆易于弯折,牛筋木,不仅不会击到敌军,反而会给自己带来致命的伤害,如果“枪”头不够锋利,无法穿刺敌军的铠甲,那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骑兵在作战时速度极快,若“枪”杆的柔韧性不够好,可能会出现武器卡在敌兵铠甲上的尴尬处境,也为敌军提供了反攻的机会。材料的好坏不仅影响在战场上作战的情况,还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值得一提的是,牛筋木,高级将领与普通士兵使用“枪”的材质肯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