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榈木
推荐文章
花榈木
花榈木又名花梨木、红豆树等,花榈木,为蝶形花科红豆属常绿乔木。主要生长于东南亚及南美、非洲和我国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温暖地区,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而且是“材貌双全”的国家二级保护树种。
花榈木
花榈木树冠浓荫,四季常绿,树形优美,花色淡雅,荚果吐红,耐高温日灼,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和防火树种。树高可达16m,胸径可达40cm。树皮灰绿色、平滑,有浅裂纹。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革质。花序圆锥形顶生或总状花序腋生,密被淡褐色茸毛。荚果扁平,种子椭圆形或卵形,种皮鲜红色,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花榈木树姿优美、树干笔直
花榈木繁育主要是埋根无性繁殖和播种育苗。埋根无性繁殖简单省工,成活率高,可当年扦插当年出圃。方法是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中龄花榈木或从苗木上剪下的根,从中选取粗度为0.8~1.5cm的根,剪成长15~20cm上平下斜的小段,即根插穗。挖根最好在春季树木未萌芽前进行,随挖、随剪、随插埋。插穗埋入土后,根下端要与土壤密接,根上端与地面相平,埋好后用土压实,然后再覆土1cm。插后圃地用地膜覆盖,幼芽出土后及时将出芽处的地膜穿孔,使芽苗伸出。幼苗出土后应根据天气适时灌水,除草松土,并在苗木根基部培土,促进生根。7月初到8月下旬是培育壮苗的关键,应每隔10~15天追肥1次,肥料以腐熟的人粪尿、尿素、过磷酸钙为主。
来源为豆科植物花榈木的木材或根。
原形态花榈木(《纲目》),又名:红豆树。
小乔木,高5~8米。幼枝密被灰黄色茸毛。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9,革质,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3厘米;下面密被灰黄色茸毛。花黄白色,为腋生或顶生的圆锥花序,或为腋生的总状花序;总轴、花柄和萼的表里两面均密被灰黄色茸毛;萼陀螺形,裂片卵状三角形,分裂至中部;花瓣长约2厘米,旗瓣近圆形,具柄;雄蕊10,分离,5个发育,5个退化,不等长,向内弯,开花时伸出;子房边缘有疏长毛,花柱长线形,柱头倾斜。荚果扁平,长7~11厘米,宽2~3厘米,稍有喙。种子红色,长8~15毫米。花期7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杂林中。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贵州、福建、四川、云南、广东等地。
中国花木园林快讯花榈木又名花梨木、红豆树等,为蝶形花科红豆属常绿乔木。主要生长于东南亚及南美、非洲和我国的海南、云南及两广等温暖地区,花榈木,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人文价值,而且是“材貌双全”的国家二级保护树种。
▲树干笔直的花榈木
花榈木不仅树冠浓阴,四季常绿,树形优美,花色淡雅,花榈木,荚果吐红,充满诗意,而且特耐高温日灼,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和防火树种。其树高可达16米,胸径可达40厘米。树皮灰绿色、平滑,有浅裂纹。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革质,叶缘微反卷,上面深绿色,光滑无毛,下面及叶柄均密被黄褐色绒毛。花序圆锥形顶生或总状花序腋生,密被淡褐色茸毛;荚果扁平,长椭圆形,种子椭圆形或卵形,长8-15毫米,种皮鲜红色,有光泽,位于短轴一端。花期7-8月,花榈木,果期10-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