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菇的养殖方法(茨菇怎么种植)
推荐文章
茨菇的养殖方法
慈姑在南方各省均有栽培,以珠江三角洲和太湖沿岸为多。慈姑的生长周期与小龙虾的生长周期同步,所以,这种养殖模式与稻虾连作模式基本相同,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基本相似。
茨菇的养殖方法(茨菇怎么种植)
一、慈姑田的要求
田的大小以5~10亩为好。水源可以选择江、河、湖、水库、塘堰等,如果采用农田的灌溉渠作为水源,要注意周围农田的农药使用情况,避免在农田使用农药时取水。要求水质优良,水源充足,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要求。
二、慈姑田的整治
按照稻虾连作模式对田进行整治,并布置防逃设施。
三、慈姑的栽培与管理
慈姑可选择成熟早、不易倒塌的慈姑品种,按照慈姑的栽培及管理方法种植慈姑,小龙虾投放后禁止使用化肥,慈姑防病治病时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在使用农药时,要先放干田中水,使小龙虾进入虾沟后喷洒农药,农药喷洒一般选择上午叶面水干后或下午叶面缺水时,药水可以被叶面充分吸收。除草、剥叶、圈根、压顶芽头都要在前一天放干田中水,让小龙虾进入虾沟,在操作时要谨慎操作,防止踩伤小龙虾。
茨菇怎么种植
利用慈姑田浅水环境养殖水产,不仅有利于减轻慈姑病虫害、培肥土壤、增加慈姑产量,而且可使水中动物性饵料被充分利用,获取一定产量的水产品,提高慈姑田综合经济效益。现将慈姑田养殖技巧介绍如下:
一、田间配套设施
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注排水方便的慈姑田养殖水产。田埂高30~70厘米、宽30厘米,并要夯实。鱼沟应开成“口”或“田”字形,每隔15~20米开一条横沟或竖沟,环沟深1~1.2米,同时在田的四周距田埂2~3行慈姑苗处开挖一环沟,沟深、宽各30~50厘米;鱼溜开在鱼沟交叉处或注排水口附近,呈长形或圆形。鱼沟和鱼溜总面积应控制在慈姑田总面积的5%。为防止鱼类逃逸,应在进排水口安装网栏设施,养虾滤网密度为6~8目,养蟹则需在外围田埂内侧用钙塑板、石棉瓦、塑料薄膜等材料建成高50~70厘米的防逃墙。
茨菇如何养殖
2.2加固田埂在田块修整的同时加固四周田埂,使其高于正常水平面40~50cm,宽度不小于30cm。埂内侧衬1层30目尼龙网或硬质塑料薄膜等防逃设施,其下端埋入土中30cm,上端覆盖在埂面上并压土夯实,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养殖过程中泥鳅出逃,还能提高田埂的牢固程度,防止开裂和滑坡现象发生。
2.3设置围护栏在田埂外侧,每隔1.0~1.5m用竹片或木桩固定,以塑料板、塑料膜或尼龙网等材料建成围护栏,栏高50~60cm。
2.4施肥注水泥鳅放养前10~15d(天),每667m2用生石灰100kg加水溶化搅拌均匀,趁热全田泼洒进行消毒,消毒后5~7d(天)注入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