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花园网 > 绿植养护 > 室内绿植 >火炭母图片(火炭母图片别名)

火炭母图片(火炭母图片别名)

时间:

火炭母图片(火炭母图片别名)(图1)

火炭母图片

虽然形态及名字差别很大,但是火炭母和虎杖、大黄、羊蹄、辣蓼等中药却都是近亲,是蓼科蓼属植物。蓼科植物具有几个共同点:清热、解毒、利湿,所不同的是不少蓼科植物如大黄、虎杖、羊蹄等均具有通便泻下的功效,也有不少却恰恰相反——能够祛湿止泻,火炭母及辣蓼就是属于后者。

火炭母图片(火炭母图片别名)

火炭母为多年生草本,广泛分布在华中、华东、华南以及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其模式标本即采自广东,所以也难怪在广东随处可见它的身影了。倒是另外一种和它长相最接近的蓼科植物——虎杖却在广东难觅芳踪。以前在河南老家采药的时候,会经常采集虎杖的茎秆吃,酸酸的味道,所以民间也叫虎杖“酸筒子”。

前面已经讲过,作为蓼科植物,火炭母具有清热解毒祛湿的功效,其实火炭母还具有止血及活血的功效。因此可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白带过多、湿疹、跌打损伤等。由于火炭母在南方地区随处可见,因此除了用干品外,更多的时候会用鲜品,直接捣汁服用,或者是捣碎外敷。尤其是用于跌打损伤和湿疹的时候,配合南方地区常见的扛板归、飞杨草、地锦草等捣碎一起外敷,效果更佳。

火炭母图片别名

火炭母,别名赤地利、为炭星、白饭草。为蓼科植物火炭母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火炭母草,多年生直立或半攀援状草本,基部近木质。根状茎粗壮。茎直立,高70-100厘米,通常无毛。

火炭母其茎扁圆柱形,有分枝,呈蜿蜒状,嫩时紫红色,长30-2500px,节稍膨大,下部节上有须根;表面淡绿色或紫褐色,无毛,无刺,表面平滑,有细棱;质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多中空。

火炭母的茎略具棱沟,斜上,光滑或被疏毛或腺毛,斜卧地面或依附而生,下部质坚实,多分枝,匍地者节处生根,嫩枝紫红色。叶互生,具柄,有翅;叶片卵状长椭圆形或卵状三角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截形或宽心形,边缘全缘或具细圆齿,两面无毛,有时下面沿叶脉疏生短柔毛,下部叶具叶柄,叶柄长1-2厘米,通常基部具叶耳,上部叶近无柄或抱茎;托叶鞘膜质,无毛,长1.5-2.5厘米,具脉纹,顶端偏斜,无缘毛。

火炭母图片功效与作用

这种植物它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学名叫做火炭母,因其叶子上有个像火焰一样的形状,果实外层像水晶包裹中黑珍珠,里面漆黑如炭,外层却犹如水母一般,故而得名火炭母。

图片来源网络

火炭母又名赤地利、白饭草、老虎脷等,它为蓼科蓼属半攀援状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多生于塘边、村边、园边、水沟边、山谷低洼湿地等处,为农村常见的一种野生植物,在广东各地均有分布。

说起火炭母,在农村长大的朋友都认识,它的果实是我们小时候最常吃的野果之一,吃起来非常甜。而且它的杆也是可以吃的,不过大家更喜欢吃它的果实,它是我们童年的美好的回忆。

火炭母花开时也特别漂亮,它开着白色的小花,形似一粒粒的白米饭,所以也有人叫它白米饭、米饭粒等别名。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