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蓝菜(遏蓝菜含神经酸)
推荐文章
遏蓝菜
这种“遏蓝菜”,也被叫做菥蓂、败酱草、野榆钱等一些名字,被村里的长辈们说是饥荒年里的救命野菜。那个时候没东西吃,很多人就去野地里摘取它们充饥。后来,随着生活越来越好,人们也就不再吃这种救命的野菜。后来,因为它会阻碍农作物的生长,农民们不喜欢它,见到它们就会把它们给解决掉。
遏蓝菜(遏蓝菜含神经酸)
现在随着国家农业、农村和农民政策的推行,城市居民越来越珍惜野味和天然野菜。而“遏蓝菜”也成为了城市人饭桌的一种美味野菜。目前这道菜已经登上餐桌,城里很多饭店都可以点到这道菜。
“遏蓝菜”味道鲜美,因此,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大量种植,它们的味道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而它的价钱也在一路飙升,有些地方已经卖到了20一斤,很多农户靠它发家致富。各位朋友,你们吃过遏蓝菜吗?你们那里管它叫什么呢?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哦。
遏蓝菜含神经酸
福安新闻网(杨昌长)苦益,福安人读字跑音读成了“苦爹”;其实,稍懂青草医知识的人,都晓得苦益的学名叫“败酱草”(苦益是败酱草中的一种)。苦益还有别称叫“遏蓝菜”、“苦益菜”,庵堂庙观的和尚、尼姑、道士、道姑,还给它取了个雅名叫“观音菜”;因为,相传观世音菩萨当年就经常吃苦益这种野菜。
苦益不怎么挑剔生长的环境,山坡草地、沟涧岩壁,都是它惬意的栖息地。这种叶簇生,边缘有粗齿的羽状形植物,还是福安人餐桌上的“常客”呢!
苦益小肠汤
苦益味微苦,可你把它汆过滚水捞起来后,它的苦味就不怎么砸口了。苦益做菜可炒吃,拌虾米,再放点辣椒,味道还是蛮好的。苦益猪小肠,也是福安人喜欢的一道菜,这道菜还可当药膳——清热解毒,祛瘀排脓,因为苦益本身就有这种功效,加之小肠性凉,药效便尤显了。最近,福安人还将苦益切得细细,加些许番薯粉做“滑汤”,这种滑汤在宴席大鱼大肉后登场,还颇受宾客们的“捧场”呢!
遏蓝菜怎么读
一,菥蓂的植物学特点
1,名称和分类地位
菥蓂是正式中名,这个名称来源于《神农本草经》;别名在《救荒本草》中记载为遏蓝菜;在江苏叫败酱草;在陕西叫犁头草;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十字花科菥蓂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2,分布和生长环境
菥蓂在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分布;通常生长在平地、路旁、沟边、村庄周围。
3,外形特点
为一年生草本,高度9-60公分,无毛;茎直立,分叉或不分叉,表面有棱;基生叶莲座状排列,叶片倒卵状长圆形,顶端圆钝,基部抱茎,两侧箭形,叶边有稀疏锯齿;叶柄长1-3公分;茎生叶卵形或披针形;
总状花序顶生,萼片4个,直立,卵形,花瓣4个,白色,3-4月开花;
短角果倒卵形或近圆形,扁平,顶部凹,边缘有翅,种子倒卵形,稍扁,黄褐色,5-6月果实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