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皂荚
推荐文章
绒毛皂荚
央视网消息:野生绒毛皂荚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近日,湖南衡山的野生绒毛皂荚的荚果进入成熟期。
绒毛皂荚
野生绒毛皂荚的荚果呈长扁形,约30厘米,内部有颗粒状种子。荚果上布满黄绿色绒毛,成熟后变为棕褐色。专家表示,野生绒毛皂荚喜欢海拔较高且湿润近水的沟谷,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自然繁殖十分困难。
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技科副科长匡代勇:在发现绒毛皂荚以后,我们加大了保护力度,以绒毛皂荚保护这个点来切入,不仅保护绒毛皂荚,而且保护它周边的生态环境。
保护区通过提高巡护频次、扩大巡护监测范围、防治病虫害、设立生态围挡等综合措施,保护物种生长环境。2019年,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建立起了绒毛皂荚原地种质资源保存库,通过人工繁育扩大种群数量,促进绒毛皂荚野生种群更好延续。
初冬的南岳衡山满眼都是绿水青山,蓝天白云下山峦起伏,被称为植物界的“熊猫树”——野生绒毛皂荚的荚果也进入了成熟期。野生绒毛皂荚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为极度濒危(CR)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目前全球仅剩9株,全部栖息于湖南衡阳南岳衡山。
立冬以后,绒毛皂荚荚果进入成熟期,位于湖南南岳衡山广济寺旁的野生绒毛皂荚,结出了布满棕褐色绒毛的荚果,荚果呈长条卷形状,长约30厘米,挂在布满荆棘的树枝上,散发着清冷之美。专家表示,野生绒毛皂荚喜欢海拔较高且湿润近水的沟谷,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自然繁殖十分困难。
据了解,数百万年前的地球第四纪时,气候变冷,世界其他地方的绒毛皂荚相继灭绝,南岳衡山小块地方属山岳冰川局部地区,成为绒毛皂荚最后的“避难所”,它们也成了地球历史的见证者。
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近日在广济寺天然次生林内又新发现两株野生绒毛皂荚树,这是继1954年首次发现两株,和2012年5月新发现两株之后的又一次新发现。至此,全世界现存的野生绒毛皂荚数量增至六株,仅南岳存有。绒毛皂荚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极危(CR)树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Ⅱ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树种,一直以“全世界仅南岳存有四株”写入历史。(文兰彭辉)
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近日在广济寺天然次生林内又新发现两株野生绒毛皂荚树,这是继1954年首次发现两株,和2012年5月新发现两株之后的又一次新发现。至此,全世界现存的野生绒毛皂荚数量增至六株,仅南岳存有。绒毛皂荚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极危(CR)树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Ⅱ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树种,一直以“全世界仅南岳存有四株”写入历史。(文兰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