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的养殖方法(秦艽栽培技术)
推荐文章
秦艽的养殖方法
秦艽又叫山秦艽、西秦艽、萝卜艽,秦艽的养殖方法,是龙胆科多生草木植物,主要以根入药,兴味苦辛。秦艽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青海等高海拔地区,一般野生于山坡,草丛及路边,经过多年的训化,现已大面积人工栽培。
秦艽的养殖方法(秦艽栽培技术)
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逐年增加,再加上乱采滥挖,致使秦艽的野生资源日益枯竭。推广秦艽的人工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满足中药材市场需求,还能够促进高寒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及野生资源。但是,各地种植秦艽的方法、技术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产量低、品质差,难以卖上高价。因此,药农学习秦艽的高产栽培技术,至关重要!
秦艽属于龙胆科植物,多年生的草本作物,高度在20-100厘米,基部被残叶纤维所包围。须根多条,往往扭结或粘为1个圆柱形的直根;植株的茎直立或斜生,单一;茎生叶密集或莲座状,茎生叶对生,较小,秦艽的养殖方法,基部合;叶片披针形或矩圆状或腋生作轮状;果实为蒴果,呈现矩圆形,种子椭圆形,颜色为深黄色。
秦艽栽培技术
传统中药材秦艽多年来由于人为采挖野生资源和环境的恶化,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在丽江、维西、兰坪一带人工栽培秦艽推广面积较大,但总体产量较低,一般亩产干品150-200kg,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想方设法改进秦艽种植技术,提高产量是秦艽栽培的当务之急,育优质苗移栽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秦艽种子质量普遍差,加之细小、出苗率低(5%-10%)、出苗期长且参差不齐。
河西乡通过近几年来的具体实践和摸索,人工秦艽高产栽培已获得成功,亩产干品可达400kg,是其它普通栽培的2-3倍。近年来,秦艽市场价格不断飙升,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河西乡2018年秦艽种植面积已达到6000亩以上,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现结合本人近几年来积累的一些经验,就秦艽高产栽培技术浅析如下:
秦艽的种植方法
这种生长在农村高山上的野草,名称叫秦艽,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植株有着圆柱形的根系,植株有“药用价值”,所以它就比较有价值了,以往看到这种植物的时候也没有多留意,觉得它就是杂草。其实秦艽还有一些别称,比如大叶龙胆、大叶秦艽、西秦艽等,就都是秦艽的别称。这种植物在每年的7~10月份会开出“紫色花”,观赏价值还是比较高的。
形态特征
我们再来看看秦艽有哪些特征吧,说不定花友们以前还见过这种植物。秦艽并不是一种株型大的植物,植株的高度普遍在30-60厘米,很难超过100厘米,植株光滑无毛,基部被枯存的纤维状。它的根系一般是圆柱形的,秦艽的养殖方法,同时根须比较多,而叶片边缘平滑,为狭椭圆形,长度在长6-28厘米,叶片的宽度在2.5-6厘米,秦艽的养殖方法,不知道花友们有没有见过这种植物呢?它那紫色的花朵是很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