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有什么特点(秋天的柳树有什么特点)
推荐文章
初春的柳树
一、初春时节的柳树,弱不禁风
二、运用暗喻手法,把柳树比作年轻女子
柳树有什么特点(秋天的柳树有什么特点)
静婉,即张静婉,南朝梁时人。
善歌舞,歌尘起,形容歌声动听,余音绕梁,惊起梁尘。
娇娆,即董娇饶,为东汉宋子侯《董娇饶》诗中所咏的美人。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芳香随着静婉唱歌惊起的梁尘而来,树影伴着董娇娆的舞袖下垂。
垂柳
颔联的比喻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我们常见的比喻手法是这样的:找到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直接做比喻。比如“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和剪刀的相似点是都可以裁剪某个物体。
而温庭筠这首诗中,诗人想把柳树比作人,其实柳树和人也有相似点,都是弱不禁风。诗人本来也可以直接用这个特点来做比喻,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分别寻找本体(柳树)的关联事物“香”,和喻体(张静婉)的关联事物“歌尘”来做桥梁。先通过“随”字,把香味和歌尘绑定在一起,而香味来自柳树,歌尘来自张静婉,于是就很自然地把柳树比作了张静婉。
同样的道理,“柳影”和“舞袖”也是桥梁,诗人通过“伴”字把“柳影”和“舞袖”绑定在一起,而柳影来自柳树,舞袖来自董娇娆,于是很自然地就把柳树比作了董娇娆。
这是一种曲折用暗喻的手法,这种曲折的好处就是更加含蓄。但是这也有一个前提,就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确实有相似点,否则直接通过“伴”和“随”来绑定它们的相关事物,就会显得非常唐突,无法让读者把本体和喻体联系在一起。
颔联还有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把柳树比作张静婉和董娇娆呢?张静婉和董娇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年轻貌美的女子。所以,这两句还暗含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张静婉和董娇娆借代年轻貌美的女子。
可见,诗人其实是把柳树比作年轻貌美的女子。但是要注意,这是初春时节的柳树。
黄莺
三、再次运用暗喻手法,用最高枝比喻宫女
羌管,指羌笛。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何处传来了一曲羌笛声?黄莺在柳树的最高枝上婉转歌唱。
这两句很容易让人误解,尤其是“羌管”两个字。“羌管”在古诗中很常见,但一般都含有悲伤之情,比如“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何须怨杨柳”等等。但是在这首诗中,羌管并不是表达悲伤之情,而是欢快之情。
颈联这两句其实是流水对,为了对仗,诗人还运用了倒装的手法,应该这样理解:何处一曲羌管声,(好像)流莺(在)最高枝百啭。前后形成了暗喻,前面是本体,后面是喻体。所以,流莺就是比喻羌管,羌管发出的声音百转千回,就像黄莺在歌唱。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黄莺为什么在最高枝歌唱?这其实点明了羌管声的来源。因为柳树是比喻年轻貌美的女子,而女子能够在的最高处就是皇宫,所以最高枝就是暗喻皇宫宫女,羌管声是皇宫的宫女吹出来的。
通过“流莺百啭”可以判断,年轻的宫女此时的心情很欢快。我们也可以结合颔联来推断,年轻宫女身姿优美,能歌善舞,自然比较容易得到宠爱,这是宫女心情欢快的原因。那么宫女的命运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柳絮
四、再用暗喻的手法,写出宫女年老后的悲伤
千门,指宫门。
九陌,泛指都城大道和繁华闹市。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长安都城到处都是白色的柳絮,飞过宫墙后双方自知。
这两句比较奇怪的是,为什么出现了白色的柳絮?我们在首联已经讲了,“金穗”是指嫩黄的柳花,而此时的柳花已经变成了白色,很明显前后的季节发生了变化,前面三联是写初春时节的景象,而尾联是暮春时节的景象,这是诗人的想象。
暮春时节,柳花已经白色,还能有优美的身影么?当然没有。而白色的柳絮飘过宫墙,其实暗喻出宫女得知自己已经年老,不可能像年轻时那样受宠,心里自然充满悲伤。两自知,是指柳树和宫女都知道自己此刻的悲伤。
您看这首诗,诗人其实并不是写柳树,而是通过柳树来感慨宫女的命运,但是他并没有直接用柳树来比喻宫女,而是先用曲折的暗喻手法,把柳树比作年轻女子,再用最高枝来暗喻宫女,结尾再用白色的柳絮来暗喻宫女的悲伤,前面六句都是在后两句做反衬,年轻时越美越欢快,年老后就越悲伤。
相比贺知章的直接比喻,这首诗更加曲折,先用树做本体,由树联系到人,再用最高枝做喻体,以树来写人,结尾再用树的命运来写人的命运,反复曲折,耐人寻味。
您认为这首诗写得含蓄吗?
欢迎留言讨论哦。
站在诗人的角度来读诗,我是@沉于古诗,欢迎关注我,我每天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