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相思子的种植方法(毛相思子图片大全)
推荐文章
博士買驢(博士买驴),◆[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問一言輒酬數百,責其指歸,或無要會。○[鄴]下諺云:‘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後以“博士買驢”表示文詞繁冗,不得要領的意思。
財門鈍驢(财门钝驴),◆舊時一種剪刻而成的印刷品。新年貼於門上,用以招財。○[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二月》:“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鍾馗]、桃板、桃符及財門鈍驢。”參見“財馬”。
毛相思子的功效与作用(毛相思子图片大全)
草驢(草驴),◆牝驢。○[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養牛馬驢騾》:“常以馬覆驢,所生騾者,形容壯大,彌復勝馬。然必選七八歲草驢,骨目正大者:母長則受駒,父大則子壯。”○[章炳麟]《新方言?釋動物》:“今北方通謂牝馬曰草馬,牝驢曰草驢。”
策蹇驢(策蹇驴),◆乘跛足驢。喻工具不利,行動遲慢。○[晉][葛洪]《抱樸子?金丹》:“何異策蹇驢而追迅風,棹藍舟而濟大川乎?”亦省作“策蹇”。○[唐][孟浩然]《唐城館中早發寄楊使君》詩:“訪人留後信,策蹇赴前程。”
赤脚絆驢蹄,◆谓徒步的陪骑驴的一起走。比喻能力小者与能力大者比并。含无力奉陪之义。○《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你每有錢的都吃十輪酒,没的那俺每去赤脚絆驢蹄。”
村驢(村驴),◆詈詞。蠢驢。○《水滸傳》第七五回:“[阮小七]招呼眾人,把船棹動,兩邊水手齊唱起歌來。○[李虞候]便罵道:‘村驢,貴人在此,全無忌憚!’”
倒驢不倒架(倒驴不倒架),◆比喻雖已輸理,嘴上卻硬撐着不肯認錯。○[張健行]《折射的信息》:“在[瑞木秀玲]的嚴詞面前,[余克倩]張口結舌。但他還不願服輸,嘴裏含混不清地嘟噥了句什麼。○[端木秀玲]看着他這副倒驢不倒架的樣子,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嘆了口氣。”
道士墜驢(道士坠驴),◆[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七載:[五代]末隱士[陳摶],乘騾去[汴州],途中聽到[趙匡胤]登極作皇帝的消息,大笑墜騾說:“天下從此定矣。”遂入[華山]為道士。後因以“道士墜驢”為亂世結束,天下趨於太平的典故。○[清]丘逢甲《四疊秋懷韻》之八:“道士墜驢天下定,[香孩][夾馬]聖人生。”
電驢子(电驴子),◆方言。機器腳踏車。
東驢西磨,麥城自破(东驴西磨,麦城自破),◆相傳[春秋][吳][伍子胥]造[驢][磨]二城,自東、西兩方夾攻[楚國]的[麥城],克之。○[驢][磨]二城舊址在今[湖北省][當陽縣]東南。○[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沮水》:“傳云:‘[子胥]造[驢][磨]二城,以攻[麥]邑。’即諺所云‘東[驢]西[磨],[麥城]自破’者也。”按,舊時多用驢拉磨磨麥,故有此諺。
短盤驢(短盘驴),◆短盤運輸之驢。○《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那短盤驢搭上馬褥子倒騎得,那侉車子只怕老爺坐不來罷!”參見“短盤”。
墮驢(堕驴),◆[宋][王偁]《東都事略?隱逸傳?陳摶》:“﹝[陳摶]﹞嘗乘白驢欲入[汴],中塗聞[太祖]登極,大笑墜驢,曰:‘天下於是定矣!’”後因以“墮驢”為典。○[清][錢謙益]《戲詠雪月故事短歌十四首?宋太祖》:“最是王龍酣睡客,夢中失笑墮驢迴。”○[潘飛聲]《壬子新歲作》詩:“一笑[陳摶]墮驢背,[唐虞]世界說共和。”
非驢非馬(非驴非马),◆《漢書?西域傳下?渠犁》:“﹝[龜茲王]﹞後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徼道周衛,出入傳呼,撞鐘鼓,如[漢]家儀。外國[胡]人皆曰:‘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所謂騾也。’”騾,即騾,馬驢雜交而生。後用“非驢非馬”形容不倫不類的事物。○《中國近代思想史參考資料簡編?駁<新民叢報>最近之非革命論》:“要之,論者之評判議院政治,不外抄襲[穗積氏]《立憲制下之三大政治》一篇,然使為純粹的抄襲,則猶不害為一種之政論,而論者乃雜以法理論焉,此其所有非驢非馬之奇觀也。”○[瞿秋白]《亂彈?新英雄》:“不是活人說的話,也不是死人說過的話,而是非驢非馬的騾子話。”
海驢(海驴),◆哺乳動物。鰭腳類。毛色暗褐,頭部圓,四肢為鰭狀,趾間有蹼,多產[太平洋]北部。○[宋][孔平仲]《常甫招客望海亭》詩:“海中百怪所會聚,海馬海人並海驢。”○[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一?驢》:“[東海]島中出海驢,能入水不濡。”
黃驢(黄驴),◆黃色的驢。○[宋][蘇軾]《答任師中家漢公》詩:“蒼鷹十斤重,猛犬如黃驢。”
尖頂木驢(尖顶木驴),◆即尖頭木驢。○《梁書?羊侃傳》:“賊為尖頂木驢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鐵鏃,以油灌之,擲驢上焚之,俄盡。”
尖頭木驢(尖头木驴),◆古時攻城戰車。六輪,上橫大木為脊,長一丈五尺,高八尺,上尖下方,外蒙以生牛皮,內載十人;推逼城下,以攻城作地道。見[明][茅元儀]《武備志?軍資乘攻二》。
蹇驢(蹇驴),◆1.跛蹇駑弱的驢子。○《楚辭?東方朔<七諫?謬諫>》:“駕蹇驢而無策兮,又何路之能極?”[王逸]注:“蹇,跛也。”○[前蜀][杜光庭]《虯髯客傳》:“忽有一人,中形,赤髯如虯,乘蹇驢而來。”○[柯靈]《向拓荒者致敬(<阿英散文選>序)》:“樸實無華地記錄了一段不平常的日子:緹騎的追逐,星夜的逃亡,滂沱的大雨,泥濘的田埂,蹇驢、小舟、荒雞、村犬。”◆2.比喻駑鈍的人。○《楚辭?王褒<九懷?株昭>》:“蹇驢服駕兮,無用日多。”○[王逸]注:“駑鈍之徒,為輔翼也。”○《北齊書?楊愔傳》:“﹝[楊愔]被殺﹞鴻臚少卿[陽休之]私謂人曰:‘將涉千里,殺騏驥而策蹇驢,可悲之甚。’”
腳驢(脚驴),◆供人雇來搬運或乘坐的驢。◆补证条目■供人雇来搬运或乘坐的驴。○《红楼梦》第二三回:“登時僱了大脚驢,自己騎上,又僱了幾輛車,至榮國府角門,唤出二十四個人來,坐上車,一徑往城外鐵檻寺去了。”
叫驢(叫驴),◆公驢。○《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僱他馬是沒有,止尋得一頭騾,一個叫驢。”○[姚雪垠]《長夜》二六:“幸而[陳老五]平安地跑回來,並沒挂彩,手裏還牽着一頭叫驢。”○[劉紹棠]《青枝綠葉》:“村裏叫驢吼吼地叫。”
精驢(精驴),◆見“精驢禽獸”。
精驢禽獸(精驴禽兽),◆詈語。猶畜生。○[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二摺:“[搽旦云]好也囉,你道你無媳婦,可怎生又有這一個來?我則罵你精驢禽獸,兀的不氣殺我也。”○[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摺:“你個精驢禽獸,快出去,再也休上我門來。”亦省作“精驢”。○[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二摺:“我把那精驢賊醜生弟子孩兒,原來則這個[醋務巷],着我沿城走了一遭,左右則在這裏。”
駒驢(驹驴),◆驢駒子,幼驢。○《金瓶梅詞話》第十七回:“常言機兒不快梭兒快,打着羊駒驢戰,倘有小人指戳,拔樹尋根,你我身家不保。”
懶驢愁(懒驴愁),◆舊稱打牲口的粗短皮鞭。○[明][馮惟敏]《醉太平》曲:“懶驢愁治不了傳槽病,餵貓食救不的殘生命,使牛歌改不了舊音聲,急歸來笑聽。”
老驢(老驴),◆詈詞。謂人老而愚蠢如驢。○《水滸傳》第五回:“叵耐那老驢把女兒藏過了,卻教一個胖大和尚躲在他女兒床上。”
驢車(驴车),◆驢拉的車。○《後漢書?張楷傳》:“家貧無以為業,常乘驢車至縣賣藥,足給食者,輒還鄉里。”○《遼史?耶律沙傳》:“[宋]主宵遁,至[涿州],微服乘驢車,間道而走。”◆补证条目■驴拉的车。○柯云路《新星》第三章:“路上是三三两两去县城赶集的农民,有的骑着自行车驮着轻声哼唧的猪崽……有的吱吱咯咯拉着平车装满着西瓜,还有扬着鞭子的驴车马车。”
驢床(驴床),◆古時一種刑具。有釘的木架,剮刑時,將犯人釘在架上處死。○[宋][洪邁]《夷堅丙志?九聖奇鬼》:“罪皆有狀,使徇于廟,相次以驢床釘二男四女六魈。”
驢唇不對馬嘴(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問或事物兩下不相合。○《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一段話,說了個亂糟糟,驢唇不對馬嘴。”○[孫犁]《秀露集?畫的夢》:“其實,那不是毛驢,而是駱駝,真是驢唇不對馬嘴。”亦作“驢頭不對馬嘴-驢頭不對馬嘴”。○《西游補》第五回:“倘或一時問及,‘驢頭不對馬嘴’,就要弄出本色來了。”○《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陳正公]聽了這些話,驢頭不對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补证条目■亦作“驢頭不對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下不相合。○《型世言》第二六回:“此時説來,都是驢頭不對馬嘴,婦人倒弄得打頭不應腦,没得説。”
驢脣馬觜(驴唇马觜),◆胡扯,瞎說。○《景德傳燈錄?文偃禪師》:“若是一般掠虛漢,食人涎唾,記得一堆一擔骨幢,到處逞驢脣馬觜。”
驢打滾(驴打滚),◆1.高利貸的一種。放債時規定,到期不還,利息加倍。利上加利,越滾越多,如驢翻身打滾,故名。○[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六:“向[韓老六]借錢貸糧,要給七分利、八分利,還有驢打滾,小戶拉他的饑荒,一年就連家帶人都拉進去了。”○[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一章:“這黑了心的老地主,說的是使他三十塊錢埋葬我那苦命的兒媳婦,可是他那驢打滾的高利貸,扣來扣去只給了我二十塊。”◆2.用黍麵、豆粉等製成的一種甜食品。○[蕭乾]《一本褪色的相冊》六:“有香甜可口的‘驢打滾’,也有一個大子兒一碗的豆汁。”
驢夫(驴夫),◆舊稱趕驢的人。○[清][舒位]《趙北口有作》詩:“驢夫狂走漁翁睡,動然居然各有因。”○[錢鍾書]《圍城》八:“這笨驢子以為走前一步,蘿卜就能到嘴,於是一步再一步繼續向前……它是否吃得到這串蘿卜,得看驢夫高興。”
驢肝肺(驴肝肺),◆比喻極壞的心腸。○《金瓶梅詞話》第二八回:“你看我好心倒做了驢肝肺,你倒訕起我來。”○《花城》1981年第3期:“[邢夫人]准備動員[邢編輯]出國,豈不知男人把好心當作驢肝肺,不領這份情。”
驢筋頭(驴筋头),◆猶驢鳥。○《水滸傳》第五一回:“有認得的喝道:‘使不得,這是本縣[雷都頭]。’[白玉喬]道:‘只怕是驢筋頭。’[雷橫]那裏忍耐得住,從坐椅上直跳下戲臺來,揪住[白玉喬],一拳一腳便打得唇綻齒落。”
驢駒媚(驴驹媚),◆傳說中初生驢駒口中所含的肉狀物。婦人帶之增媚,故名。○[唐][蔣防]《霍小玉傳》:“忽見自門拋一斑犀鈿花合子,方圓一寸餘……生開視之,見相思子二,叩頭蟲一,發殺觜一,驢駒媚少許。”○[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异四?驢駒媚》:“座客偶舉[唐]小說《霍小玉傳》中有驢駒媚,不知何物。按僧[贊寧]《物類相感志》云:凡驢駒初生未墮地,口中有一物如肉,名媚,婦人帶之能媚。”亦省作“驢媚”。○《續資治通鑒?宋哲宗紹聖三年》:“或謂不可處極典,[曾布]諭法官但當守法,且曰:‘驢媚蛇霧,是未成否?’眾皆瞿然。”
驢鞠(驴鞠),◆古代的一種馬球運動。因在驢上擊鞠,故稱。○[唐][段成式]《酉陽雜俎?黥》:“[崔承寵]少從軍,善驢鞠,逗脫杖捷如膠焉。”○《新唐書?敬宗紀》:“甲子,觀驢鞠、角觝于三殿。”
驢臉答挂(驴脸答挂),◆見“驢臉瓜搭”。
驢臉瓜搭(驴脸瓜搭),◆臉長而板着。形容臉色陰沉或不高興的樣子。○[老舍]《離婚》第一:“至於[張大哥]呢,長長的臉,並不驢臉瓜搭,笑意常把臉往扁處縱上些,而且頗有些四五十歲的人當有的肉。”亦作“驢臉答挂”。○[王懷棠]《山東女響馬》第十七章:“想當初,[康壽]進了[康]府,原本是個打更的更夫,加上人長的驢臉答挂的,人們因人制宜地送他個‘梆子頭’的綽號。”
驢馬畜(驴马畜),◆“生”字歇後語。罵人過生日。○《金瓶梅詞話》第十四回:“今日是你個驢馬畜,把客人丟在這裏,你躲房裏去了。”
驢馬頭(驴马头),◆見“驢頭”。
驢馬債(驴马债),◆迷信的說法。指要用下輩子做驢作馬來償還的債。○[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錢卜巫》:“十數金尚不能償,奈何結來世驢馬債耶?”
驢媚(驴媚),◆見“驢駒媚”。
驢鳴一聲(驴鸣一声),◆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與同遊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後以“驢鳴一聲”指傷悼故友。○[唐][劉言史]《題王況故居》詩:“塵滿空床屋見天,獨作驢鳴一聲去。”
驢年(驴年),◆指不可知的年月。○《古尊宿語錄》:“這癡漢汝與麼攪驢年去,任經塵沙劫,無有見期。”○《景德傳燈錄?古靈神贊禪師》:“鑽他故紙驢年去。”
驢年馬月(驴年马月),◆不可知的年月。○[梁斌]《紅旗譜》二九:“即便有點希望,又在那個驢年馬月呢?”○《新華文摘》1981年第4期:“研究研究,研究到驢年馬月!”
驢輦(驴辇),◆即驢車。○《後漢書?鄧訓傳》:“[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從[都慮]至[羊腸倉],欲令通漕……[訓]考量隱括,知大功難立,具以上言。○[肅宗]從之,遂罷其役,更用驢輦,歲省費億萬計,全活徒士數千人。”參見“驢車”。
驢鳥(驴鸟),◆罵男人的粗話。○《水滸傳》第四三回:“卻恨撞着那驢鳥,我如何敵得他過。”
驢皮膠(驴皮胶),◆中藥名。用驢皮加水熬成的膠,是一種滋補養血藥。原產[山東省][東阿縣],故又稱阿膠。◆补证条目■中药名。用驴皮加水熬成的胶,是一种滋补养血药。又称阿胶。○《文汇报》2007.9.11:“在昨天展出的近百件中华老字号企业档案与实物的陈列展示中,有……童涵春堂‘纯黑驴皮胶’生产流程照片、老凤祥银楼简史等。”
驢皮影(驴皮影),◆方言。皮影戲,因劇中人物剪影用驢皮做成而得名。○[高玉寶]《我是怎樣學習文化和學習寫作的》:“晚上,我們那裏有唱驢皮影戲的,我常常背着父母和小朋友們偷偷跑去聽。”○[管樺]《村長》:“我跑到打谷場的時候,已經擠滿了人,沒有空地了,都仰臉望着驢皮影上。”
驢前馬後(驴前马后),◆謂在人手下打雜。○《景德傳燈錄?良價禪師》:“師曰:苦哉苦哉,今時人例皆如是,只是認得驢前馬後將為自己,佛法平沈,此之是也。”○[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二摺:“小人是箇驢前馬後之人。”
驢券(驴券),◆語出[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問一言輒酬數百,責其指歸,或無要會。○[鄴下]諺云: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後用以比喻文字、語言繁冗,不及要旨。○[宋][陸游]《詩書》詩:“文辭博士書驢券,職事參軍判馬曹。”○[清][黃遵憲]《雜感》詩:“狗曲出何經?驢券書博士。所用非所習,祗以叢罵詈。”
驢生機角瓮生根(驴生机角瓮生根),◆見“驢生戟角瓮生根”。
驢生笄角瓮生根(驴生笄角瓮生根),◆見“驢生戟角瓮生根”。
驢生戟角瓮生根(驴生戟角瓮生根),◆比喻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一摺:“無錢的可要親近,則除是驢生戟角瓮生根。”亦作“驢生笄角瓮生根-驢生笄角瓮生根”、“驢生機角瓮生根-驢生機角瓮生根”。○[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三摺:“我量着你一世兒不能發跡,你若能勾發跡呵,則除是驢生笄角瓮生根。”○[明][朱有燉]《桃園景》第一摺:“你要我清閒守分,只除是驢生機角瓮生根。”
驢鼠(驴鼠),◆怪獸名。○[晉][干寶]《搜神記》卷四:“[郭璞]過[江],[宣城]太守[殷祐]引為參軍。時有一物,大如水牛,灰色,腳類象,胸前尾上皆白,大力而遲鈍,來到城下。眾咸怪焉。○[祐]使人伏而取之,令[璞]作卦,遇‘遯’之‘蠱’,名曰‘驢鼠’。”
驢頭(驴头),◆亦作“驢馬頭”。◆詈詞。○[元][無名氏]《黃花峪》第四摺:“叵奈無徒歹禽獸,摘心肝扭下這驢頭,與俺那[梁山泊][宋公明]為案酒。”○《水滸傳》第九三回:“二百餘人,殺個盡絕。只被[于玉麟]、[盛本]望斜刺裏死命撞出去了。○[魯智深]道:‘留下兩個驢頭罷!等他去報信。’”○《水滸傳》第一一九回:“若不是俺哥哥[宋公明]時,你這兩個驢馬頭,早被[方臘]已都砍下了。”◆补证条目■詈词。○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光皇命驾北内》:“上已出御屏,慈懿挽上入,曰:‘天色冷,官家且進一杯酒,却上輦。’百僚暨侍衛俱失色。傅良引上裙,請毋入,已至御屏後,慈懿叱之曰:‘這裏甚去處,你秀才們要斫了驢頭!’”
驢頭不對馬嘴(驴头不对马嘴),◆見“驢唇不對馬嘴”。
驢穨(驴颓),◆詈詞。猶驢鳥。○[元][杜仁杰]《耍孩兒?莊家不識構闌》套曲:“枉被這驢穨笑殺我。”
驢王(驴王),◆對凡劣王公的蔑稱。○《宋書?始安王休仁傳》:“[東海王][禕]凡劣,號為‘驢王’。”○《北史?北魏咸陽王坦傳》:“[坦]一名[穆],字[延和],傲狠凶粗……從叔[安豐王][延明]每切責之曰:‘汝兇悖性與身而長。昔[宋]有[東海王][禕],志性凡劣,時人號曰驢王。我熟觀汝所作,亦恐不免驢號。’當時聞者號為‘驢王’。”○[清][黃遵憲]《京亂補述》詩之三:“驢王兼狗相,踴躍喜同袍。”
驢屋(驴屋),◆養驢的棚屋。○《元典章?刑部四?因奸殺人》:“[記住]於驢屋內宿睡喂驢,妻[王師姑]於西屋北間宿睡。”
驢性子(驴性子),◆比喻暴躁的脾氣。○《歧路燈》第五八回:“漢子家幹事,一是一,二是二,明日我就在此處等這宗銀子。若是流膿搭水的,我這驢性子,有些粗笨,千萬休怪。”
驢熊(驴熊),◆詈詞。猶孬種。○《捻軍歌謠?單等瞎子來摸營》:“[高]公廟,兩頭亭,當中坐着[楊]驢熊。”
驢子(驴子),◆驢。○[錢鍾書]《圍城》八:“西洋趕驢子的人,每逢驢子不肯走,鞭子沒有用,就把一串胡蘿卜挂在驢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
驢糞蛋子外面光,◆比喻表面和善而内心险恶或外表好看里面一团槽。○冯德英《迎春花》第四章:“人群爆发了一阵怒吼:‘蒋殿人,别装哭!你是驴粪蛋子外面光!’”
驢脾氣,◆方言。暴躁易怒的脾气。○郝赫《项链与手铐》:“我们都是驴脾气,您要不说明白我们就要跟您耍驴脾气。”○梁晓声《政协委员》五:“李委员,他那人,就那驴脾气,我们邻居多少年了,轻易不跟他一般见识。”
馬後驢前(马后驴前),◆猶言瓜田李下。○[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三摺:“當日離豹尾班多時分,今日在[狗腿灣]行近遠,避甚的馬後驢前,我則怕按察司迎着,御史臺撞見。”
毛驢(毛驴),◆驢的俗稱。多指身體矮小的驢。○[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七:“租地主的地種,臨了,兩個毛驢都賠進去了。”◆补证条目■驴的俗称。多指身体矮小的驴。○清洪昇《长生殿·进果》:“媽媽,且喜到京不遠,我們叫向前去,雇個毛驢子與你騎。”
鳴驢(鸣驴),◆[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王仲宣]好驢鳴。即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遊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後即用“鳴驢”表示送喪。○[清][孫枝蔚]《哭方爾止》詩:“《采藥》傳神曾絕肖,他時對此學鳴驢。”
木驢(木驴),◆1.古代一種兵車。用於攻城。○《梁書?侯景傳》:“明日,[景]又作木驢數百攻城,城上飛石擲之,所值皆破碎。”○《舊唐書?忠義傳下?薛願》:“賊將[阿史那承慶]悉以銳卒併攻,為木驢、木鵝、雲梯、衝棚四面雲合。”◆2.刑具。為裝有輪軸的木架,載犯人示眾並處死。○[宋][陸游]《南唐書?胡則傳》:“即舁置木驢上,將磔之,俄死,腰斬其屍以徇。”○[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摺:“押赴市曹,釘上木驢,剮一百二十刀處死。”○《古今小說?沈小官一鳥害七命》:“一日文書到府,差官吏仵作人等,將三人押赴木驢上,滿城號令三日,律例凌遲分屍,梟首示眾。”◆3.一種運載工具。○[鄭觀應]《盛世危言?技藝》:“[江慎]修先生製木牛耕田,以木驢代步。”
跑驢(跑驴),◆[陝北]一種民間傳統舞蹈。少女身繫布製驢子,表演騎驢串親的舞蹈動作。○《人民日報》1982.1.17:“春節期間縣裏將舉行大秧歌會演,有[陝北]大秧歌、水船、跑驢……等十幾種傳統節目。”
騎驢倒墮(骑驴倒堕),◆典出[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七:“[華山]隱士[陳摶]……常乘白騾,從惡少年數百,欲入[汴州]。中途聞[藝祖]登極,大笑墜騾曰:‘天下於是定矣。’遂入[華山]為道士。”後以“騎驢倒墮”形容太平之世。○[清][錢謙益]《徐大于王聞詔枉詩見賀奉答》之二:“騎驢倒墮君休笑,聖世今真作幸人。”
騎驢風雪中(骑驴风雪中),◆同“騎驢索句”。◆[宋][劉克莊]《菩薩蠻?戲林推》詞:“笑殺[灞橋]翁,騎驢風雪中。”
騎驢酒(骑驴酒),◆古酒名。○[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法雲寺》:“市西有[退酤]、[治觴]二里,里內之人多醞酒為業。○[河]東人[劉白墮]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晞,以甖貯酒,暴於日中,經一旬,其酒不動。飲之香美而醉,經月不醒。京師朝貴,多出郡登藩,遠相餉饋,踰于千里。以其遠至,號曰‘鶴觴’,亦曰‘騎驢酒’。”
騎驢客(骑驴客),◆1.《新唐書?賈島傳》:“當其苦吟,雖逢值公卿貴人,皆不之覺也。一日見京兆尹,跨驢不避,謼詰之,久乃得釋。”後因以“騎驢客”指苦吟的詩人。○[明][高啟]《梅花》詩之三:“騎驢客醉風吹帽,放鶴人歸雪滿舟。”○[清][舒位]《雄縣見月》詩:“昔作騎驢客,東風吹我衣。”◆2.指處境不佳的小官吏。○[清][查慎行]《客有笑余乘驢車者賦此答之》詩:“得免徒行猶有愧,更爭先路欲何求。冗官只算騎驢客,老向天街閱八騶。”
騎驢覓驢(骑驴觅驴),◆比喻物本已有而反外求。○《景德傳燈錄?志公和尚大乘贊》:“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騎驢覓驢。”○[宋][黃庭堅]《寄黃龍清老》詩:“騎驢覓驢但可笑,非馬喻馬亦成癡。”○[明][高攀龍]《高子遺書?語》:“繇此觀之,人心明,即是天理,不可騎驢覓驢。”亦作“騎牛覓牛”。○《景德傳燈錄?福州大安禪師》:“師即造于[百丈],禮而問曰:‘學人欲求識佛,何者即是?’[百丈]曰:‘大似騎牛覓牛。’”
騎驢索句(骑驴索句),◆[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載:“[唐]相國[鄭綮]雖有詩名,本無廊廟之望……或曰:‘相國近有新詩否?’對曰:‘詩思在[灞橋]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蓋言平生苦心也。”後用為苦吟的典故。○[宋][范成大]《北門覆舟山道中》詩:“騎驢索句當年事,歲暮騷人不自聊。”
騎驢吟灞上(骑驴吟灞上),◆同“騎驢索句”。◆[宋][范成大]《枕上聞雪復作》詩:“誰子騎驢吟[灞上],何人跋馬客[藍關]。”
牽驢上橋,◆比喻被人强迫做某事。○《歧路灯》第三六回:“你那時怕考四等,連一夜賭也像牽驢上橋一般。”
三紙無驢(三纸无驴),◆[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問一言輒酬之數百,責其指歸,或無要會。○[鄴]下諺云:‘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後因以“三紙無驢”謂文辭繁冗,連篇累牘而不得要領。◆补证条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問一言輒酬之數百,責其指歸,或無要會。鄴下諺云:‘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后因以“三紙無驢”谓文辞繁冗,连篇累牍而不得要领。○宋陆游《题斋壁》诗:“草賦萬言那直水,屬文三紙尚無驢。”
山驢(山驴),◆羭的別名。
山驢王(山驴王),◆駱駝的謔稱。○[唐]朱揆《諧噱錄?山驢王》:“[梁祖]曰:‘[趙崇]是輕薄圓頭,於[鄂州]座上,佯不識駱駝,呼為山驢王。’”
上木驢(上木驴),◆謂被處極刑。木驢是將犯人凌遲處死的一種刑具。○[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摺:“那一個賊畜生行嫉妒,走將來老夫人行廝間阻……說來的無徒,遲和疾上木驢。”○[元][石德玉]《秋胡戲妻》第三摺:“﹝你﹞摟我一摟,我着你十字階(街)頭便上木驢。”
順毛摸驢(顺毛摸驴),◆方言。比喻迎合他人脾性。○[崔八娃]《一把酒壺》:“寧得罪十個君子,不得罪一個小人,他要真能幫忙也好,事到眼下,為啥不順毛摸驢落個人情。”
順坡下驢(顺坡下驴),◆方言。比喻借機下臺。○[孫犁]《風雲初記》十七:“[田大瞎子]嘆了口氣,也就順坡下驢,歪歪斜斜的家去了。”
死驢(死驴),◆詈詞。○《太平御覽》卷九○一引[漢][應劭]《風俗通》:“凡人相罵曰死驢,醜惡之稱也。○[董卓]陵虐,王室執政皆如死驢。”
隨驢把馬(随驴把马),◆謂當趕驢牽馬的僕從。○[元][關漢卿]《魯齋郎》楔子:“你救了我性命,休道是做兄弟,在你家中隨驢把馬,也是情愿。”○[元][李致遠]《還牢末》第一摺:“哥哥,您兄弟願隨驢把馬也。”
跳灰驢(跳灰驴),◆一種兒童游戲。一人低頭彎腰,雙手撐膝;一人助跑跳起,手按其背,分腿躍過。
禿驢(秃驴),◆謾罵僧人之詞。○《水滸傳》第四回:“[魯智深]道:‘不看長老面,灑家直打死你那幾個禿驢!’”○《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你是何處禿驢?敢至此奸騙良家婦女!”
瞎驢(瞎驴),◆佛教語。比喻最愚蠢的人。○[唐][郭天錫]《<臨濟語錄>序》:“末後將正法眼藏,卻向瞎驢邊滅卻。”○[清][龔自珍]《語錄》:“[邵寶]云:‘《金剛》為經中之王,[右軍]為書中之聖,世間之二妙。’我聞瞎驢語,每引一大白解穢。”
野驢(野驴),◆哺乳動物,體形似騾,毛深棕色,背中央有一條褐色細線,腹部毛白色。群栖於沙漠、草原地帶。
驛驢(驿驴),◆途中旅舍所備的供旅客往來於驛道上的驢。○《新唐書?食貨志一》:“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驛驢,行千里不持尺兵。”○[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五節:“西路自[長安]至[岐州]([陝西][鳳翔縣])以至[成都](中[唐]以來改由[郿縣]經[漢中]入[成都])夾路都有店肆待客,酒食豐足,每店備驢供客租用,稱為驛驢。”
賊驢(贼驴),◆詈詞。指奸惡愚笨的人。○《水滸傳》第十九回:“別的眾人都殺了,難道只恁地好好放了你去,也喫你那州尹賊驢笑!”
紙驢(纸驴),◆《太平廣記》卷三十引[唐][張讀]《宣室志?張果》:“[張果]者,隱於[恒州][條山]……[果]常乘一白驢,日行數萬里,休則重疊之,其厚如紙,置於巾箱中,乘則以水噀之,還成驢矣。”事亦見[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卷下。按,[張果],新、舊《唐書》皆有傳,俗稱[張果老],傳說為八仙之一。因以“紙驢”為仙家坐騎的代稱。○[五代][齊己]《荊渚病中因思匡廬》詩:“海內競鐵馬,筴中藏紙驢。”
走驢(走驴),◆1.騎驢疾行。○[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上:“[涇州]之亂,有使走驢東去,甚急。”◆2.供坐騎的驢子。端木蕻良《曹雪芹》第十二章:“再外邊是走騾、坐騎、帶着響串的小走騾、小走驢兒,圍成好大的圓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