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冬瓜树(冬瓜树)
推荐文章
水冬瓜树
一年的学术休假届满后,1914年夏季,朱自清从九眼桥锦江码头弃岸登舟,入锦江,经江口、夹江、嘉州,再行至宜宾上岸,转行川滇山道进入云南。抵达昆明后,他在一封致成都友人金拾遗夫妇的信件中,描述自己顺锦江而下的感观:“江口以上,两岸平原,鲜绿宜人。沿河多桤木林子,稀疏瘦秀,很像山水画。”可见,沿江的风致多少冲淡了他淤积在胸的生存阴云。
水冬瓜树(冬瓜树)
信件里提到的桤木,又名水冬瓜树、水青冈、青木树、桤蒿,属乔木科,并不粗大,但可以长到一二十米高,具有椭圆形树叶,枝叶茂盛。此树春季发芽,秋季落叶也落子。
桤树是由种籽繁殖的植物,一棵老树之下,往往会有成片的树苗,几年就可以迅速追赶上父辈。桤树容易长虫,往往包裹成修长的纺锤形,民间俗之为“吊吊虫”,就像一根测量使用的线锤,锥立水面,测量着水与天、阴间与阳间的距离。记得我在幼年时节,经常用竹竿扰乱这一静谧的场景,大概是出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心理驱使吧。
冬瓜树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汉中讯(记者陆文杰通讯员曹桉铭刘炳林)3月28日,记者从宁强县获悉,该县3位80后农民,自筹资金百余万元,筹建千亩水冬瓜基地。这个水冬瓜基地建成后,不仅能抗旱固土,保护生态环境,营造万山红遍的旅游观光风景,还有不菲的经济收入。
水冬瓜学名叫桤木,是一种木本植物,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植物,除果实可榨油食用,还可提炼保健品和工业品原料,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这3位农民分别叫王学安、赵清南、何高军,都是柏林驿村人。原先,他们都在外面创业。王学安开了一家二手家具回收店,生意做得热热闹闹。赵清南一直做苗木生意,每年都有不错的收益。何高军开了两家专卖店,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去年2月,他们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谈到想回村搞水冬瓜种植,且都对水冬瓜种植技术有所了解。宁强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汉江源头,在这里发展绿色产业,保护水源环境,必将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他们都认定这是一个极好的商机,便决定携手发展,共建千亩水冬瓜基地。他们很快注册了宁强第一家水冬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办理了工商、税务登记和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证照。接着,他们下四川,去云南,到重庆,辗转多地进行调研,参观学习,了解水冬瓜油料生产加工过程。
水冬瓜树图片
“独龙江乡草果种得最早、最多的是我们巴坡,但种得最好的是马库村。我们得学习人家,学科技、用科技,改变种后不管、管理不好、品种老化的状况。”去年草果市场价格波动大,给凡事爱较真不甘人后的王世荣以警醒。他多次到邻村马库学习取经,今年,村“两委”在县乡农业部门支持下,开办草果管理技能培训班,发动群众在草果地间种水冬瓜树,砍老枝条,施基肥,换品种,希望提高草果挂果率,提升品质,卖个好价钱。
“现在,村里脱贫摘帽了,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但决不能坐在墙根晒太阳,还得盯住目标,拼命干,加油干。”对今后的生产,王世荣和村民已有打算,精心做好24000亩草果的提质增效,种出怒江品质最好的草果。争取今年建起草果烘干厂,解决鲜草果卖难问题,增加附加值,实现草果年产值300万元,让草果真正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银果,大家欢欢喜喜奔小康。本报记者李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