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草(风湿草)
推荐文章
追风草
红蓼,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有节,粗壮,尤其在骨节处凸出,中空,高五六尺,上部多分枝,密被开展的长柔毛。无风时,岿然不动,人们就叫它岿;狂风暴雨中张牙舞爪,如发怒的蛟龙,故得名九节龙,形象霸气。
追风草(风湿草)
二
叶互生,宽卵状披针形,叶梢渐尖,叶尾几近心形,微微下延,绿叶全缘,密生柔毛,叶脉叶柄上较长些;托叶鞘筒状,下部膜质,褐色,上部草质,既有长柔毛,又有长缘毛,沿顶端还有翅,草质,绿色。
三
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花紧密,微下垂,通常多个花序再组成圆锥花序;苞片宽漏斗状,草质,绿色,被短柔毛,边缘有长缘毛,每苞三五朵小花,花梗比苞片长;花被五深裂,淡红色或白色;花被片椭圆形,雄蕊七枚,比花被长;花盘明显,花柱两枚,中下部合生,比花被长,柱头头状。人们喜欢它的色彩,便叫它红草,就像给小孩起个贱名好养活似的,它也不辜负人们的好意,尽情地成长,尽情地开花,尽情地繁衍。
风湿草
楚雄彝族地区习用的五气朝阳草,彝名:矣色阿,又名追风七、见肿消、追风草、乌金丹、水杨梅、龙须草、萝卜叶、绿水草、草本水杨梅、老五叶、海棠菜、兰布政、头晕药、路边青等。为蔷薇科植物水杨梅的干躁全草,首载于《昆明药植调查报告》,为多年生草本,生长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及阔叶林缘、山路、山坡,稍湿地,杂类草地及房室旁周围。
我省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夏秋采集,阴干或鲜用。全株含靴质,花序含黄酮类,种子含脂肪油。味甘辛、性平,祛风除湿,补虚安神,止咳润肺,活血止痛,利水消肿,调经止带。彝州人民用来治腰腿痹痛、神衰头晕、骨折、痢疾、崩漏白带、跌打损伤、痈疽疮疡、咽痛、瘰疬等疾病的民间常用中草药。该药全株含鞣质,药理抑菌试验对沙门氏菌属、金黄色萄萄球菌及宋内氏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彝族民间用本品来煮鸡或纯猪肉吃,治疗肾虚腰痛、体虚头晕目眩、月经不调、不孕、虚火牙痛。是一味分布广,疗效确切,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中草药。临床应用时,可在辨病与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单用或复方应用每收良效。
追风草的功效与作用图片
马王堆汉墓中还出土了用香草制作的“香枕”,枕里装的是佩兰的叶子,佩兰是菊科植物中的兰草,其茎叶含有香豆酸、香豆精和麝香草氢醌等成分。
佩其香气如兰,佩戴它可以芳香辟秽,因此称为佩兰。佩兰不仅芳香,也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它性平味辛,能芳香化湿,醒脾和胃,清暑辟秽,可以治疗头晕、胸痞、呕吐及水湿内阻等病。
用佩兰做香枕,既有芳香化湿和抑菌消毒辟秽的作用,又具养血安眠之功效。因此,古时又称它叫“醒头草”。是一种非常适合贴身佩挂枕靠的有芬芳气味的药草。
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文学名著《长门赋》中记载,汉武帝的陈皇后,也使用芳香植物制作的香枕:“抟芬若以枕兮,席荃兰而麝香”,芬、若、荃、兰皆香草。
因为所有的香草皆可入药,因此香枕也可称为药枕。药枕疗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起始于何时已不可考,早在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有用蒸大豆装枕治失眠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