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参图片(沙参图片)
推荐文章
南沙参图片
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名字中带有“南”或“北”的中药,例如南葶苈子和北葶苈子、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南柴胡和北柴胡等等,它们可不全是地理位置上的差异,一字之差,功效也许就大不相同。今天小编要介绍的是南沙参和北沙参,作为中医师常用的两味中药,虽然仅一字之差,它们可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药材了,具体有哪些区别?还请您听我慢慢道来。
南沙参图片(沙参图片)
沙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宋代本草中已记载沙参的植物来源有两种,清代张璐第一次提出沙参分南、北。在前代的本草积累下,至清代《本草纲目拾遗》《本经逢原》两书问世以后,开始将沙参分为南沙参和北沙参两种。
南沙参是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喜生山地,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以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产品质量为优,故称“南沙参”。
沙参图片
黄穗平介绍,实际上南沙参与北沙参是两味中药,虽同名沙参,但南、北沙参不属同科植物,功效有所差异。在处方中,沙参这味药通常也会前缀表明南、北字样。
沙参之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而真正分南、北沙参是始于清代。清初汪昂《本草备要》在沙参条下注有“北地真者难得……沙参分南北两种,北者良,南者功用相同而力稍缓”,首次提出沙参有南、北之分。
两种沙参均属养阴药,但各有所长。张秉成在《本草便读》对两种沙参的功效做了简单的区别:“清养之功,北逊于南,润降之性,南不及北。”也就是说,养阴清热,南沙参强;润燥降气,北沙参强。
不过,黄穗平提醒,南沙参与北沙参均微寒,体质虚寒者要尽量少吃。
南沙参偏于养阴润肺止咳
南沙参偏于养阴清热、润肺止咳,与桑叶、知母、麦冬等配伍效果较好。
南沙参图片植物图片
这两种沙参均属养阴药,但各有所长。在《中国药典》里,南北沙参的描述略有区别。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味甘,微寒,归肺、胃经。南沙参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味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北沙参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胃阴不足、热病津伤、咽干口渴”。
清代医家张秉成在《本草便读》中对它们的功效做了简单区别:“清养之功,北逊于南;润降之性,南不及北”。也就是说,养阴清热之力南沙参强,偏于养阴清热、润肺止咳,与桑叶、知母、麦冬等配伍效果较好;润燥降气之力北沙参强,专长于入“胃”,偏于养阴生津、益胃,用于胃阴不足的咽干口渴、胃脘隐痛、嘈杂干呕等,与太子参、石斛、麦冬等配伍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