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荞麦
推荐文章
金荞麦
半个月后,金荞麦,李时珍行医又来到这里,听闻有家穷人病倒了。李时珍钻进屋去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床上病倒的正是背他过河的那个年轻人啊!望、闻、问、切之后,他对年轻人说:“你这是筋骨病。水边的人,常年干一脚,湿一脚,轻重不同地患有这种病。严重了会瘫痪。幸好你的病还可以诊治…..”李时珍接着说:“这雨湖鲫鱼就是一味好药。有温中补虚的功效。用它煮金荞麦,然后吃鱼喝汤,保险不出三天,病人就能起床”。李时珍又带人上山,挖回金荞麦,并教给他们辨认。这法子果真灵验,那个年轻人的病很快就好了。
金荞麦
“金荞麦煮鲫鱼,能治筋骨痛”,就这样代代相传下来了。
金荞麦以干燥根茎入药,呈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棕褐色,或有时脱落。切面淡黄白色或淡棕红色,有放射状纹理,有的可见髓部,颜色较深。气微,味微辛、涩、苦,性寒。归肺、胃、肝经。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排脓祛瘀的功效。用于肺痈吐脓,肺热喘咳,风湿痹证,乳蛾肿痛,蛇虫咬伤。
不知道金荞麦是不是野麦岭得名的原因之一,我没有细考,金荞麦,但是我知道,金荞麦在野麦岭分布十分普遍,而且一到早秋,满坡上开着细细白白的小花朵,会使人想到秋天带来的不是萧瑟,也不是寒凉,而是热烈,是灿亮,甚至是岭上小小拳头齐齐举起的拒绝秋风的誓词。
野麦岭的秋天终究是要来的,金荞麦无法抗拒到底,它们最后的果实落在了哪里,似乎没有人关注。我收了望眼,带着一些遗憾走下青枫冈,走进老屋的炊烟之中。那会儿我父亲患病,祖父去世,家境贫寒,我猜想金荞麦的命运并不比我好,至少我还有一件御寒的外衣,有母亲倚着门框叫我归家的那一声亲切的呼唤。
我是在一个春天里认识金荞麦的。袢子姑带我去野麦岭,说是去抽酸蓟苔。那东西本是养猪的饲料,人也可吃,但仅仅能嚼一两口而已,因为酸得牙都发麻。袢子姑背着箩筐上山的姿势不太好看,几乎把她原先优美细挑的身形给扭曲了。但是,野麦岭上的袢子姑脸色格外红润,一抹细细的汗珠沁在眉头,微微喘吁着,淡抹的胭脂散发出隐隐的异香。我觉得她的美只能属于野麦岭,只能在春天刚刚到来时展露得一览无余。她一会儿弯下腰去,撷取一株筷子粗细的茎杆,说一句:“金荞麦。”一会儿又弯下腰去,再掐取一株说,“还是金荞麦!”其时我只注意酸蓟苔,却没有对金荞麦发生兴趣。也许,袢子姑的金荞麦含着春天里的某种意味,亦如“袢子”自有它的来历一样,只要细究,金荞麦,每一个名儿都不乏有趣味的内涵。
大自然是一个宝库,在和疾病反复斗争的过程中,中国各代医家和民间通过几百上千年反复验证,逐渐发现和总结出了许多可以治疗常见病的药用植物。今天,药师将介绍的是又一味以治疗呼吸道感染为主要功效的草药-金荞麦。
咽喉肿痛、感冒咳喘脓痰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病症,本地有经验的的村民每遇此病,都会到山间寻挖一种叫“开金锁”的草药根煎汤服用治愈。这个叫“开金锁”的草药就是金荞麦。
金荞麦,又叫野荞麦、天荞麦、苦荞麦、金锁银开,开金锁的名称由来则得之于治疗咽喉肿痛、肺热咳喘的功效(肺脏在中医体系中属于金)。金荞麦属于廖科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根洗净后表面金黄色,故称金荞麦。主要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生于山谷湿地、山坡灌丛中,浙江农村比较多见。金荞麦植株高50-100厘米,叶呈三角形,长4-12厘米,宽3-11厘米,顶端尖,基部略向后延展呈戟形,边缘全缘,金荞麦,叶柄长可达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