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带什么祭品数量(扫墓带什么祭品能带回来吗)
推荐文章
原创:老张新说
扫墓带什么祭品数量(扫墓带什么祭品能带回来吗)
每年到了春分开始,清明节前后,粤西地区茂名乡镇,大部分人家都是开始拜山了,他们很少人说扫墓的。
信宜山区城镇也有些地方的人,到了重阳节或者是冬至才拜山的。
顾名思义,拜山就是朝山而拜。
传说这样的习俗,都是先人过去从福建或者是中原徒迁过来的时候,有些是清明节前拜了祖先才迁移过来,承传了过去的乡村习俗。
有些地方的是在重阳节或者是冬至拜了祖物才迁移过来的,这样到了这样的节日才开始拜山。
茂名人比较相信风水,也很崇文尚德,厚德载物,认为儿孙有作为,飞龙腾达,升官发财都是离开了祖宗的保佑。
他们很多的人,漂洋过海,或者是居住他乡城市,即使是家乡祖居没有亲人居住了,逢年过节都不回家过年了。
可是到了清明节,大多数人都是携妻带儿孙回家拜山,寻根问祖。
不管是高官还是发达的商贾,甚至是新晋的学有所成的学子,都会跪在祖宗墓前,三拜九叩,感恩祖荫。
茂名人从来都是相信,心诚神则灵,带着虔诚的心,去拜祭自己的祖先,祈祷祖宗的保佑。
拜山除了准备祭品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烟花爆竹、金银衣纸、甚至是冥币、衣服鞋袜、飞机大炮、手机电脑、小车摩托车、洋房别墅等等祭品。
有些乡村都有自己的规矩的,每到清明节拜山的时候,考上大学的人,家里都要买头肥猪杀来拜山感谢祖恩,家里生了男丁的也要买肥猪一头杀来拜祭祖先,添丁发财,甚至是升官发财了,也要进贡肥猪来拜祖。
拜完山之后,族长组织人来分给族里的男丁,人人一份,这叫“丁份肉”,又叫“太公分猪肉”,丁丁有份。
很多的乡村的都有自己的规定,不能回家拜山的人,每个男丁都要罚款300元,交缴回来给族长,让族长管理购买祭品等等。
族长说:罚款是次要的,主要是教育男丁,贵在参加,承传责任。
过来,很多的乡村都有不成文的习惯,出嫁女不能回家拜山。
主要原因是说:出嫁女泼出去的水,她们回家拜山了,会发了外族人。
有些出嫁女,父母已经是去世了,叔伯不让回家拜山,但是都是给钱让自己的兄弟购买祭品来拜自己的父母。
兄弟拜山的时候,向他们的说您的女儿,有心给了多少钱,买了什么的东西来烧给你了。
随着社会的开放,这样的事情已经是很少有了,到了清明节,不少出嫁女携夫带儿女回来拜山,拜祖宗,拜祭自己已经是过世的父母,感恩父母的勤俭持家,供书教育,大恩大德,一生难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走孝念人。
现在,茂名乡村很多的人,到了拜山的时候,早早就花钱叫人帮忙把墓地的草木清扫干净了。
有人回家只是开车带上祭品,金银衣纸,烟花爆竹去拜山就可以了,他们叫“插支香”。
过去几天才能做得完的工夫,现在一日已经是可以完成了。
茂名人拜山的时候,都会在坟头、坟圆珠、坟手挂上黄纸,很多的人都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
其实不止这些的,还有一个传说的故事。
据说当年汉高祖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好不容易坐稳了江山,决定衣锦还乡祭拜父母。
他命手下四下查探,可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爹娘的坟头。
话刚说完,将纸片往空中一抛。
谁知还真有一张纸片落下来一动不动。
刘邦凑近了一看,墓碑上模糊的字迹竟然就是父母的名字。
他高兴地不得了,立刻安排人重修祖坟。
后来,每到清明节,刘邦都来祭拜爹娘。
千百年来,平民老百姓也有样学样,在自己的祖先坟头压几张纸钱,代表这里有后人祭拜打扫,不是无主的孤坟荒墓。#
各地乡村各地例,大家说说你家乡是怎么样拜山扫墓的?
与茂名人家有什么的不同?欢迎留言区留言,让世界也认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