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蕨(槲蕨怎么种植)
推荐文章
槲蕨
走进南方的森林中,偶尔会看到在一棵树上又生长着另一种奇怪的植物,这种植物它依附在树干上,上半部分绿色的叶子是典型的蕨类植物的叶形,下半部分是枯黄的盾状叶片,一片叠一片的生长着。第一眼看别以为它快要枯死了,它其实是生长得好好的,这种植物叫槲蕨。
槲蕨(槲蕨怎么种植)
槲蕨一般生长在南方一些气候湿润林荫茂密的森林里,喜欢长在大树粗壮的枝干上(有的在墙上也能长),沿着树干延伸。或者崖缝岩石上,经常可以看到,生长着一丛丛犹如鸟巢的植物,上部叶片挺拔青翠,下部附着在树干上的叶片为棕色鳞片,犹如花朵,和斑驳沧桑的树皮相互辉映,非常美丽。
槲蕨主要产江西、浙江、福建、台湾、海南、湖北、湖南、江苏、安徽、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附生树干或石上,偶生于墙缝,海拔100-1800米。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北部、印度(阿萨姆)也有。
槲蕨怎么种植
其实崖姜和生姜真的没什么关系,前者是槲蕨科、崖姜蕨属的一年生植物,而生姜则是姜科、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之所以给它取名崖姜,那是因为它的根块很像生姜,并且这种植物喜欢生长在悬崖的一些石缝上,也有些寄生在老枯树的枝干上面,因此而得名。
这里需要指出来一点,虽然崖姜在民间也被称作是“骨碎补”,但是骨碎补却不一定是崖姜。只因骨碎补包括了众多种类的蕨类,只因多种蕨类植物的根块都有这个功效。而且就连崖姜也可以细分为大碎补和肉碎补。
崖姜是一种很不走寻常路的植物,像绝大多数的植物,都是恨不得生长在平坦的草地上。可是崖姜则不一样,基本都是生长在一些悬崖的石缝里面。这样的环境,土壤很稀少,水分也来源有限。还有些则直接寄生在老枯树的枝干上,通过它的根茎深入树皮,然后吸收树干上的营养和水分。
槲蕨的功效与作用
骨碎补,听名字就能猜到其有一定补骨强骨的作用。临床上,骨碎补也确实很经常用来治疗骨折、骨质疏松等疾病。
骨碎补,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我国很多地区均有分布,例如江浙一带,两广地区,陕甘青地区等等。骨碎补全年均可以采挖,收集后将叶、鳞片去除,洗净,切成片状,干燥后使用。
骨碎补味苦,性温,归肝经、肾经。
骨碎补主要功效是: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骨碎补属于活血化瘀药,能活血强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跌打损伤,创伤,筋骨损伤,骨折,瘀滞肿痛等。历代医家通过大量研究发现骨碎补有很好的活血散瘀功效,能消肿止痛,续筋接骨。骨碎补入肝经、肾经。肝主筋,肾主骨,因此与筋伤骨折有很强的针对性。《太平圣惠方》便记载有“骨碎补散”治疗跌打损伤。骨碎补属于“伤科要药”,单味浸酒服用既可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