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花园网 > 绿植养护 > 盆栽绿植 >红蜡蚧(红蜡蚧危害症状)

红蜡蚧(红蜡蚧危害症状)

时间:

红蜡蚧(红蜡蚧危害症状)(图1)

红蜡蚧

在园林养护过程中,我们比较常见的蚧壳虫有紫薇绒蚧、白蜡蚧、草履蚧等,而今天小编要讲的这种蚧壳虫,有一部分人可能还没有见过。它在危害植物的时候,往往会分布在植物的叶片、或者枝干上,而且就像一个个的“小肉球”,如果有密集恐惧症的朋友,看到它可能还会有些受不了,其实它就是一种名为红蜡蚧的蚧壳虫。

红蜡蚧(红蜡蚧危害症状)

图为植物叶片上布满的红蜡蚧

今天小编就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红蜡蚧的防治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红蜡蚧的繁殖规律:

红蜡蚧一年可以发生一代,以受精的雌虫越冬在寄主植物的枝条、叶片上越冬。一般于5月中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卵期1~2天后孵化。初孵若虫爬行半小时左右后,陆续在枝梢和叶片上固定下来,尤以当年生春梢上虫口最多。红蜡蚧基本上是在8月中下旬前后变为成虫,9月份雌虫与羽化后的雄虫交尾,之后雄虫死亡,受精雌虫进入越冬状态。

红蜡蚧危害症状

红蜡蚧CeroplastesrubensMaskell,又名脐状红蜡蚧、橘红蜡介壳虫。属同翅目、蜡蚧科。

【寄主】龙眼、荔枝、黄皮、柑橘、芒果、香蕉等果树。

【为害状】虫体吸取汁液,并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从而加速植株衰弱,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椭圆形,长3~4mm,高2.5mm,顶部凹陷呈脐状,两侧边缘四角各有1条上狭下宽弯曲的白色蜡带,蜡壳最初为深玫瑰色,随着虫体的老熟,蜡壳变为红褐色,虫体紫红色。雄成虫体长1mm,翅长2.4mm,体暗红色,口器及复眼黑色;触角淡黄色,翅白色半透明。卵椭圆形,淡紫红色。若虫初孵若虫扁平,椭圆形,长0.4mm,前端略宽;体淡赤褐色。蛹雄虫的蛹,前蛹头、胸腹明显;触角9节。前蛹蜕皮为蛹,触角、足、翅均紧贴于体上,紫红色,近纺锤形。

红蜡蚧图片

红蜡蚧:初孵时扁平椭圆,2龄后虫体稍突起,由淡褐色转至暗红色;雌虫背面有较厚暗红色蜡壳覆盖,顶端带凹陷呈脐状,腹面有4条白色蜡带;5月中下旬,上年越冬的受精雌成虫开始产卵,产卵期长达1个月。

褐圆蚧:若虫扁椭圆形,淡黄色;雌虫紫褐色,边缘淡褐色,中央隆起;1代若虫初见期5月中旬,往后每2月发生一代,部分地区一年4代。

矢尖蚧:初孵若虫淡黄色,触角及足发达,到2龄后触角及足均消失;雌虫介壳细长,紫褐色,略弯曲,前端尖,后端宽圆,周围有白边;5月中下旬,7月中旬,9月上中旬是各代幼虫的初孵期。

除去以上,柑橘上介壳虫还包括草履蚧、糠片蚧、黑点蚧、堆蜡粉蚧等,这里就不逐一细说了。

吹绵蚧雄虫

有些朋友可能要问,为什么只说了若虫和雌虫,没说雄虫?事实上,介壳虫有明显的雌雄二型现象,雄虫口器退化不能取食,不是危害虫态,且寿命较短。此外,部分介壳虫如吹绵蚧还可孤雌生殖。